宣讲员:王春丽(杞县纪委监委)
马沛毅:河南青年运动的先驱
马沛毅,原名马培义,又名宜轩,是杞县第一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和中共党员,河南早期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者,曾任共青团开封地委农工委员,中共开封工会支部干事会书记,河南省青年协社主席,团开封地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书记,中共豫陕区委委员,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共青团中央经济斗争部部长等职。1931年,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25岁。
1906年,马沛毅出生于河南省杞县县城大佛寺胡同一个小商贩家庭。幼年时期,家庭生活贫寒,学生时代的他天资聪慧,先后就读于杞县文昌庙小学、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波及杞县,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冲击。马沛毅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精神的鼓舞下激烈地反对宗教迷信,反对旧礼教,反对文言文,对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等罪恶势力充满了厌恶和憎恨,希望有一个独立、富强、民主、自由、和平、统一的国家。
1924年夏,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到东南大学讲演,马沛毅听了恽代英的讲演后,思想上豁然开朗,他对恽代英肃然起敬。1924年8月,马沛毅利用暑假返回杞县,邀请韩绍棠、高光履、杜宏远、靳予九、韩晓亭等举行了多次不拘形式的小型座谈会,并与张海峰、吴芝圃等商讨将他们原来组织的“读书会”改为“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会”,经会员同意后,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会便在开封省立二中成立了。1924年寒假期间,马沛毅带着团中央交给的任务,再次返回杞县,开展建团工作,他先后与张海峰、韩绍棠、杜宏远、高光履等交换思想,组织他们学习中共党、团组织的纲领和主张,为他们的进步指明了方向。
1925年初,马沛毅转为中共党员。2月,党组织决定让他转入当时国共两党创办,由共产党人瞿秋白、恽代英领导的上海大学继续学习,马沛毅到上海后,立即向团中央汇报了在杞县、开封等地的社会科学研究会成员的思想情况和他们加入党、团组织的要求,受到了团中央的重视。恽代英与马沛毅随即介绍在杞县的张海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支部。3月,恽代英根据马沛毅介绍的情况,指示张海峰在杞县做农村调查,开展建团工作。从此,杞县的革命斗争正式在中共党、团组织领导下,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
全省革命运动的中心在开封,开封青年运动开展的如何,对全省青年运动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团开封地委又是开封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因此马沛毅在繁多的工作中,紧紧抓住搞好团开封地委工作的这个关键,以推动全省的青运工作。在短暂的一年多时间内,开封青年运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显示了马沛毅非凡的组织才能。特别是在吴佩孚卷土重来河南的白色恐怖下,马沛毅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革命斗争,并根据上级指示,及时转变斗争策略,保护了革命力量,马沛毅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河南青年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7年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集河南5区(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农民代表会议,讨论和部署支援北伐事宜。会议由党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主持,他对如何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响应北伐军北上等工作作了明确指示。中共豫区委根据武汉会议的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派马沛毅等到豫北安阳、临漳、林县一带发动武装农民,利用农民武装“白枪会”袭扰奉军,以实际行动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马沛毅在这里依靠党、团组织,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到“白枪会”中进行革命宣传,发展左派势力,团结中间力量,把广大农民引导到北伐战争的革命阵线上来。在奉系军阀南下时,遭到了农民武装“白枪会”的打击;奉军被北伐军击溃退却时,“白枪会”向他们发动了进攻,奉军纷纷向农民武装缴械投降。马沛毅等领导的枪会运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5月上旬,北伐军抵达郑州、开封,奉系军被迫撤出河南。5月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马沛毅被选为团中央经济斗争部部长,6月底,他奉命调回开封,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大革命遭到失败。这时,原武汉国民党政府任命的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也公开支持蒋汪反共,实行“清党”,镇压工农运动。中共河南党、团组织开始了更加艰苦的斗争,革命运动转入了低潮,河南出现了一片白色恐怖。9月25日,马沛毅见团省委组织部长赵宗润隔夜未归,怕出现意外,就派工作干事李文前往荥阳探问。李到达后,被预伏的军警逮捕。马沛毅见赵、李二人未归,断定他们已被捕,便与新任团省委书记胡德成(即邹努)商定紧急措施,以免发生危险。26日晚,他们已将一切文件、用具收藏妥当,等次日搬住新址。此时李文叛变,27日天亮前,他带着国民党河南省警察局的侦察队越墙而入,闯入室内,将马沛毅和胡徳成逮捕,团省委机关遭到破坏,马沛毅被捕后坚贞不屈,但已被叛徒证实了身份,后被关进国民党河南省第一监狱。在狱中,马沛毅和同时被捕的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张海峰等中共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动、组织狱中难友与敌人进行斗争。他在狱中受尽了折磨和虐待,但毫不畏缩,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1929年3月,西北军将领韩复榘叛冯投蒋,即被蒋介石任命为河南省主席,并派宋则久到开封成立“政治犯”清理委员会。河南地区中共组织及互济会利用蒋冯矛盾和清理“政治犯”之机,积极营救狱中党、团员和群众。中共地下党员南汉宸等利用在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中的合法地位,大力营救共产党的负责干部。当月,马沛毅因证据不足,又无口供,与在开封被捕的200多人一同获释,经当时任中共开封市委组织部长的吴芝圃接头安排,暂时回家“隐蔽”。
1929年5月至1930年初,马沛毅“隐蔽”期间,秘密找到在家养病的吴芝圃和大革命失败后失去组织联系的党员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三),马沛毅收到中共河南省委的来信,要他马上回到开封。当时他告诉父亲,有要事要去开封。父亲坚决不允,并说:“正月初五前家里任何人都不能外出!”并希望他永远留在家里,让他这个独生儿子继承家业。
马沛毅拒绝了父亲的恳求。他的父亲绝望了,当即勃然大怒,拍案指斥:“明天你要走,就永远别回家!我们断绝父子关系……”马沛毅毅然站起身来,走出了父亲的房门,第二天天还未亮,悄悄地离开了家,踏上了去省城开封的大道。
此后,马沛毅先后在开封、唐河、武汉等地秘密从事革命斗争。1931年底,马沛毅家中收到他从汉口法租界写出来的一封信,这是他给家里的最后一封信。大意是说:“不要给我来信,我写信要你们回信时,再来信……”从此以后,家里人再也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他的战友张海峰说,马沛毅是1931年末在武汉因组织暴动未成,被叛徒出卖被捕并壮烈牺牲的。全国解放后,河南省人民政府根据马沛毅的革命事迹,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来源:中共杞县县委党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