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员:王辉(市纪委监委机关)
一块花生饼
1943年,豫东出现了空前的大旱灾,遍地望去白茫茫一片,老百姓颗粒无收,苦不堪言。老百姓把能吃的树叶、树皮和草根都吃光了,还是不能活命,不得已只能卖儿鬻女,逃亡他乡。当时有民谣:“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灾荒年,老百姓可以逃到外地谋生,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却要坚守阵地进行抗日。
一天,杞通办事处(后改称通许县政府)主任(即县长)孙卫和带领机关干部和武装保卫人员30多人,经一夜急行军,天亮时来到娄拐宿营。战士们是又饥又渴急等吃饭。可司务长急得团团转,跑过来报告说:“其它给养都吃光了,仅剩这一块花生饼,这如何就餐呢?我再去想想办法吧。”
孙主任望着那块一寸厚、九寸圆的花生饼沉思:古代有“望梅止渴”之说,我们不能望饼充饥呀!他对战士们说:“大家都饿了吧,现在咱只有这一块花生饼了,谁饿急了就先啃两口吧。司务长已带人去找能吃的东西啦。”战士们昨天就没有吃饱,现在确实饿了。看见花生饼,有的舌头本能地蠕动舔着上腭,有的不住地咽口水。
排长接过孙主任递过来的花生饼眼泪直打转,他说:“孙主任,您年龄大了,还是您先啃几口吧。”“年龄越大越受得饿,我老胳膊老腿比你们年轻人受得摔,还是你们先吃吧。”孙卫和笑笑说。排长无奈,他把花生饼传给了班长。
班长韦喜合的性格比较乐观,他接过花生饼闻闻说:“好啦!这样我就能再支撑大半天了。”说着话他又把花生饼传给挨他坐着的一个战士。就这样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传下去,转了一圈,最后又传到孙卫和手里,但谁也没有吃一口。
孙卫和的眼睛湿润了,他接过花生饼默默地沉思着:多么好的干部,多么可爱的战士啊!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团结友爱的精神,这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只要我们坚持这种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无 往而不胜。正当大伙为吃饭问题而犯愁的时候,地下交通员送来孙卫和的一封家信。在烽火连天的年代,在敌后打游击能收到一封家信,这应是一大快事。然而孙卫和未看完信就泪如泉涌。信中说:“大灾之年……父亲逃荒西安,已于去冬死于饥饿之中……”
大家无不为孙主任的不幸而悲痛落泪。办事处财粮科的程修明同志搬来一张桌子,摆上几碗凉水,并把那块花生饼规规矩矩地放在中央说:“现在咱就以凉水代酒,麻秸为香,把花生饼做供品来祭奠孙大伯吧!”在他的提议下,众人肃立,遥望西安,脱帽致哀。孙主任抑制住内心的悲愤,他说:“被战争和灾荒夺去生命的岂止我父亲一人,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还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战胜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供稿: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