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包红薯叶
2021-06-25 15:35 来源: 开封廉政网

宣讲员:周琪(市信访局专职纪检员)

半包红薯叶

在抗日战争时期,杞通边区广泛流传着半包红薯叶与一块银元的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

1943年,农历腊月二十日上午,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杞通边办事处主任孙卫和带领机关干部和保卫人员转移到周花坡村。大家安排好住处后,吃饭问题却把他们难住了。

一支30多人的队伍,所带的给养只有一块花生饼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向群众派饭吧,在这大灾之年,群众家里早就无粮了,就连几家原先比较富有的农户,有点粮食也被日本鬼子、汉奸、国民党顽固派和土匪抢光了。况且,他们进村后就发现这个村大多数人出外逃荒要饭去了。在家的寥寥无几,而且多是些面黄肌瘦、朝不保夕的老弱病残。正如孙卫和在打油诗《荒庄》中所写的那样“荒庄又荒庄,杞通度时光。敌我顽杂处,一夕几搬房。派饭群众家,薯叶拌谷糠。数日不一饱,战斗任务忙。”

人们正在踌躇,一个小战士跑来向孙卫和报告说,隔壁那家就有吃的,可是我们不敢拿,怕违犯群众纪律……孙卫和一听找到了吃的,非常高兴地说:“在什么地方,快领我去看看,咱不随便拿他们的东西,给钱还不行吗?”说着就随小战士来到了那家院里,院子空空荡荡,像是好长时间无人居住了。走到堂屋内,只见地上两张破席上面放着五六位战士的背包。战士们见孙卫和过来,都站了起来,李班长抢先说:“报告孙主任,我们找到了吃的,可是拿不到,吃不成,也不敢去拿……”

“大家都饿着肚子呢,还开什么玩笑,快说吃的东西放在哪?”孙卫和板起面孔非常认真地说。

其实李班长并不是开玩笑,因为他们经常学习八路军的群众纪律:不得到允许,不能动老乡的一针一线。所以当他发现封着门的西边套间里有半麻包红薯叶时,不敢擅作主张,就派人去向孙卫和报告,结果却挨了训,他心里感到委曲。但当他看到孙主任那严肃而焦急的面孔,一时又不好说什么。于是他眼含热泪走过去指着用土坯封着的套间门说:“这里面有半麻包红薯叶……”

孙卫和顺着土坯缝隙看到那个烂了几个洞的麻包里装有红薯叶,便转过身来说:“你们给老乡说说,咱给他钱……”

“我们问了,这家房子的主人都到东乡逃荒去了。”没等孙卫和说完,几个战士围过来说。孙卫和看看李班长,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点重,于是他走到李班长跟前说:“你们为大家找到了吃的,应该感谢你们。现在我决定先把红薯叶弄出来送到伙上,回去我们再商量处理的办法。我刚才不冷静,说话有点过头,请你们不要介意。”

其实李班长是个爱说爱笑的爽快人,经孙卫和这么当众一说,他本来满肚子的委屈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就这样,半麻包红薯叶及一块花生饼解决了大家一天的吃饭问题。部队出发前,孙卫和派人把麻袋、一块银元和一张纸条交给李班长,并一再交待把这些放回原处,将门封好。纸条上写着:

老乡,您好!未经允许,我们吃了您的红薯叶。现留下银元一块,就算是买的吧!以后有机会再当面致谢!

此致敬礼

杞通边办事处主任 孙卫和  

腊月二十日      

全国解放后,李班长每提起这半包红薯叶和一块银元的故事,他都深有感触地说:“那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啊!继续发扬这种传统和作风,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供稿: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