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农历乙巳年 六月廿八
强项令董宣
2018-04-03 11:05 来源:

有一部曲剧叫作《洛阳令》,该剧是根据东汉著名清官董宣的故事创作的,一直是洛阳老百姓最为喜爱的传统剧目。由此可见,清官当有满满的“获得感”,这种廉洁的精神可以穿越千年,永远流传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五代世孙,以不阿权贵、执法如山著称。董宣在任北海相时,郡中武官公孙丹新建宅院,因听信阴阳先生之言,竟指使其子把一名无辜路人截杀以消灾攘祸,董宣查明此案,顶住压力将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公孙丹的宗族朋党聚众到府衙闹事,董宣一并抓捕,经调查发现其大量恶行,便全部处死,以平民愤。董宣因此遭人弹劾,被判处死刑,董宣坦坦荡荡,在狱中终日吟诗唱歌,一点也不忧愁。行刑当天,很多官员钦佩董宣气节,备宴为他送行,董宣却道:“我从未吃过他人酒席,况是死已在即之时!”后经光武帝重新核实,认为被诛杀者系罪有应得,于是下诏书赦免了董宣。

后来,光武帝重用董宣为洛阳令。当时,京师洛阳到处都有权贵横行,无恶不作,没有人能够治理下来。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之事,就是处理湖阳公主家奴行凶杀人案件。董宣不畏强权,决心以律治之。等到湖阳公主外出时,董宣舍命拦截住公主的马车,用刀划地,先正声列举公主包庇之过,又呵斥那个奴仆下车,当场将其正法。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姐姐,立即怒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听了哭诉,也非常生气,派人捉拿了董宣,准备施以杖刑。董宣叩首道:“我请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道:“你有何话说?”董宣义正言辞:“陛下圣德中兴汉朝,却放纵奴仆杀害良民,将怎样治理天下呢?我是在捍卫大汉的律法,不用您棍打,我宁愿自杀!”说完,就用头猛撞殿上柱子,当即血流满面。光武帝十分震憾,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拿出一个折中方案,要董宣向湖阳公主磕头谢罪即可,董宣断然拒绝,光武帝派宦官强按董宣头颅,董宣两手据地,脖子竟像铁铸一般,不肯屈服。光武帝为之感叹,又再次赦免了他,敕封其为“强项令”,并赐钱三十万,董宣却一文不留,全给了手下的官吏们。

从此,董宣严厉打击豪强,为民除害,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人,京师人们称他为“卧虎”,百姓歌谣颂扬他:“枹鼓不鸣董少平。”意思是董宣衙前无人击鼓鸣冤了。董宣74岁那年病逝于任上,光武帝派使者前去吊唁,见一条被单覆盖在遗体上,家中只有“大麦数斛,弊车一乘”,光武帝闻奏后感伤道:“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便以大夫礼节厚葬了董宣,封他的儿子董并为郎中,董并也继承了父亲的品格,官至齐郡国相国。(蔡相龙)

用典出处:

《后汉书•董宣传》: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