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2022-08-11 18:33 来源: 开封廉政网

“我生长在乡下农村,五岁就帮家里看牛,中学时,一年只有一条裤子过冬,一天最多吃一个红薯……”原中南大学副校长胡铁辉在忏悔书中曾声泪俱下地回忆。出身农家的他,本应一直保持勤俭廉洁之心,但后来伴随着职务的提升却渐渐背离了信仰,忘记了初心。

人一旦失掉戒慎之心,必将迷失自我,再难“举世皆浊我独清”,失掉戒慎之心,如同跌落悬崖,直坠谷底,最终万劫不复。

匡衡“凿壁偷光”的励志故事成为无数后人学习的楷模,他后来官拜丞相,封乐安侯,一时风光无限。但有钱有权的他却利用职务之便,强取豪夺了民田4万亩,做了百姓官,贪了百姓财,最终被夺了侯爵,不久便郁郁而终。

回顾匡衡这一生,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凭借自身奋斗,做了官,封了侯,本应去努力实现“达者兼济天下”的宏愿,但后来却没能守住初心,价值观逐渐扭曲、贪欲膨胀,最终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落了个褫夺爵位,贬为庶民的结局,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与之相反,历史上亦有许多坚守戒慎之心的典范,深知“慎”字之重,终生慎终如始。

人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唐朝大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稳定唐朝中期政局,二十余年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却始终谦和谨慎;北宋包拯,为官之处不取一钱,法之所在绝不容情,他严训后代,不准贪污者进入家谱,清明一生,慎终如始。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他主动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的一生就是坚守初心的一生,更是慎终如始的典型楷模。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始终绷紧纪法弦,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保持头脑清醒,时时思考工作为谁干、干什么、怎么干,完成好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新的长征路上,各级党员干部当常怀“赶考”意识,常修为官之德,常念百姓疾苦冷暖,把握好公与私的界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立足岗位苦干担当,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在接续奋斗中成就无私“大我”,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许县纪委监委 于兆喜)

责任编辑 葛颂 肖小宽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