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故事 细嗅清与廉
2018-09-12 09:26 来源:

如今脍炙人口的于谦是位著名的相声演员,殊不知明朝也有位于谦,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为人称赞。

于谦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永乐年进士、名臣。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据史料记载,他很注重清廉自律。

宣德年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太监王振掌权时,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于谦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诗中写到:“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诗里行间的意思是: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如果都被做官的拿去用来讨好上司,那就会给人民的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他把“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两袖清风”早已被引申作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以史为鉴。清廉不光存在于工作中,它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做到清廉,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必要前提。不要“粉身碎骨”,只求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不要名垂千古,只求无愧于心,不要轰轰烈烈,要的是真正从小事做到清与廉!(司淑祎)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