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顺昌谟武人。廖刚一生经历两宋兴衰荣辱,为官清廉,忧国忧民,刚正不阿,忠直抗言,令蔡京、秦桧等奸邪沮气。
廖刚生在北宋南宋这个朝代交替,民族存亡困难重重的时期。在南宋建国初期,南宋与金朝两国之间军火交锋不断,军费开支不断增加。由恰逢南宋建朝初期,国土面积大大减少,财政收入也随之大大减少。这导致相比于北宋时期,南宋财政收入只有当时的三分之一,而财政支出却足足多了一倍。面对这个财政危机,朝中大臣纷纷上言要求加倍征收税款。对此廖刚表示反对,他认为天下财产有限,想要解决财政危机必须要先做到取之有道,量入为出。因此廖刚建议宰相兼制国席,从宏观上统筹安排,调控政府财政。同时在军费上,廖刚主张对军队的士兵进行筛选,淘汰不能参战的冗员。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冗员,让他们作为屯田士兵。使他们自食其力,同时也能充盈国库,可谓一举两得。
绍兴五年,天下大旱,许多农民因为灾害的原因导致颗粒无收,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死伤者无数。但是灾区的官吏却无视百姓疾苦,任由这种惨剧发生。于是廖刚上言要求朝廷赈灾,并联系其他地区的种田大户要求救济灾区。对于朝廷所播的灾银,所经地区不能私自克扣,保证发到灾民的手中。
公元1129年,苗傅、刘正彦等人发动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韩世忠等人率兵讨伐,宋高宗才得以复位。叛乱平息之后,韩世忠向宋高宗要求赏赐官田960亩。宋高宗悉数赏之。廖刚听闻上书谏言道若这些田地赏给了韩世忠,朝廷每年的官粮将会减少八分之三,朝廷剩下的官田只能收成五万八千多石。若其他功臣也如此赏赐,那朝廷官粮将所剩无几。廖刚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官为政清廉,十分令人钦佩。
廖刚为官一生清正廉明、忧国爱民、威武不屈,忠直抗言,他的精神和品德名重于天下,名扬于千古,为世代所赞颂。宋吏部侍郎张栻撰写墓志铭,铭称:“为闽之廖,自公而著。岂以其位,惟德之故。公之清法,壮志一节。持身之朝,冰寒玉洁。进而隐言,退不惭愧……”(马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