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刚开始做官时候,并不闻名,史书说他“文武昭备,智略弘远,既有义勇之节,兼以博雅深谋之姿”。被河南尹推举为孝廉,朝廷委任为左校令。后拜汉阳太守,为政清明,抑强助弱,深得民心。
东汉庞参做汉阳太守时,汉阳郡中有位叫任棠的人,为人有高风亮节,隐居不做官,以教书为乐。仲达到郡中,先去拜访任棠。任棠不与仲达交谈,只是用薤白一大钵,水一盂,放置在门户之前,自己抱着孙儿俯伏在门下。主簿对仲达指责任棠倨傲无礼。仲达思考其中的隐微之意,过了好久说:“任棠是要让本太守知晓,放一盂水是要我为官清廉,置一大钵薤白,是希望我敢于打击豪强,抱儿对着门户,是希望我开门抚恤孤儿。”说完便感叹着打马回府。此后庞参在任期间,果然能够压制强暴,扶助弱小,以自己清明的政策使百姓归心。
源于庞参和任棠的故事,后人凝炼出“拔薤诛茅”和“置水之情”两个成语典故。唐朝诗人吴融在诗中写道:“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南朝萧梁诗人沈约在碑文中写到:“扇以廉风,孚以诚德,尽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伋待期之信”,说的就是“置水之情”的故事。由此可见,庞参的清廉德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