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气正事东曹,是举唯贤效舜尧。
力拔山兮擎国栋,不阿刚直史垂标。
这首诗是对毛玠画像的一幅素描。毛玠,三国时期魏国陈留平丘人,字孝先,年轻时曾为县吏,以清廉著称。曹操时任司空丞相,毛玠曾为东曹掾,与崔琰共典选举。今天,我们处在一个“造就人才”的新时代,推崇毛玠“是举唯贤,不徇私情”的廉政思想,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早在曹操任兖州牧时,闻毛玠贤名,即召其为治中从事(主管人事工作的州官)。为排除“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之忧,毛玠向曹操提出“修耕植,蓄军资”的建议,大力发展生产。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曹操为丞相,擢毛玠为东曹掾,主管官员的任免升降。其间,毛玠坚持曹操的“唯才是举”的原则,为使贤者在位、能者升迁、不尚者黜退,他忠于职守,选才务实求真,亲临各地走访贤才,严格考察,选拔了一批清正治国之能臣充实到各级官府中,真正做到了唯贤举人,不徇私情,赢得了曹操的信赖和赞赏。曹操由衷地赞叹:“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我复何为哉!”意思是:你这样任用人才,使天下的人自己监督自己,我还再费什么心思呢!
曹操之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为要求擢用自己的一位亲眷而亲自拜访毛玠。毛玠了解此人不才,态度坚决地回绝了曹丕:“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在毛玠面前,世子曹丕尚且不能举荐自己亲眷中的无能之辈,他人更不敢有非分之念想!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正月,为了克服财政困难,曹操计划裁并一批机构。当时,一些善于结党营私的人对毛玠畏恨交加,便伺机在曹操面前造舆论:“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合并机构,保留西曹,就应裁去东曹。”曹操早已了解这些人的动机,更加敬重清正为官的毛玠,果断下一道《止省东曹令》,“太阳出自东方,月亮在东方明亮;凡是谈起方向,也是先论东方,为何裁东曹?”于是裁去西曹,保留东曹,从此西曹的所有公务归属东曹。
魏国刚刚建立时,毛玠更是一心为国家选拔贤才官吏。曹操对他更加信任,提拔他为尚书仆射(相当副丞相,尚书的副手),兼管官吏的提拔任免。一次君臣议事完毕,曹操望着毛玠的背影无限感慨地说:“他就是古人所说的国家刚直不阿的人,我的周昌!”(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