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民的儿子,几辈子的农民啊,穷怕了!别人送我的钱一分我都没敢花啊!”“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现在知道后悔了,晚了!”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和“侯亮平”的对白让人印象深刻。小官巨贪“赵德汉”的忏悔,道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做不到慎微笃行,最后必将坠入万丈深渊。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前,面对春运期间炒票现象屡禁不止,曾慷慨陈词:“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农民的艰辛,决不能因为我们工作不力,使他们的血汗钱被票贩子盘剥!”。但一番陈词背后则是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提拔、承揽工程、非法收受财物6460万余元的犯罪事实,在其落马庭审中,刘志军声泪俱下,仍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国家能源局原副司长魏鹏远也声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却家藏现金2.3亿,低调标榜和大尺度腐败,这本身就是这些官员的两张皮。从“农民的孩子”一步步走到重要领导岗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人曾经的拼搏和奋斗,但他们都是败在了善始不能善终上,面对诱惑,背离了初心,脱离了人民,最终成为令人唾弃的阶下囚。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纪委书记谢睿,他把“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谢睿从没学过法律,但他从零开始,勤学好问,点滴积累,广泛涉猎取证、讯问、笔录、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办案有关程序和知识,几个月他就达到了专业水平。他经常说:“纪检监察干部不能当‘木匠’‘泥水匠’,要当‘铁匠’。绝不能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当‘泥水匠’——东搅西拌和稀泥、当老好人;要敢于当‘铁匠’,打铁自身硬,打出来的也是硬邦邦的钢钉。”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漏洞”“小疏忽”“小错误”,他从不放过,深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深刻道理。
扎根泥土,甘当砂砾。谢睿同志如沙砾一般,以细小谦和的姿态扎根基层,深入工作的每个角落;用微小坚实的身躯扛起责任,诠释朴实的铁军本色。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他选择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实际行动书写忠诚干净担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这是谢睿比较喜欢的诗句。承诺就要践行,谢睿义无反顾地投身扶贫事业,为深爱的土地奔走。一顶草帽、20多本工作笔记,伴他走遍山村院落,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成了群众口中的“老谢”。直到后来不幸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与谢睿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些官员,因为幼年时代受过苦、挨过饿,有了成绩和地位后便疯狂敛财,希望将以前的“损失”全部补回来,结果深陷泥沼,再也无法自拔。说到底,为官者无论“出身”高低,都要时时刻刻自律、慎独。不然,待到身陷囹圄时再回忆从前“苦日子”,进而因自己的失足而“痛悔不已”,即便是发自内心、真诚悔悟,恐怕也为时晚矣。
《人民的名义》里有这样一个片段:老革命陈岩石亲赴省委常委会,讲了一堂特殊的党课——1945年,他虚报两岁申请入党,“侥幸”获得共产党员身份,才拥有了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共产党人“特权”。剧中陈岩石老人的一句问话“你为啥入党,咋入的党?”直击人心。“为什么入党”确实是一个值得所有共产党员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刚开始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也不仅仅是我们面对鲜艳的党旗握拳宣誓时,更是我们为之终身奋斗和践行的神圣使命。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所往。千秋伟业,党的百年华诞只是序章,唯有“以百年、千年为计”去看待我们的历史使命,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听民意、纾民忧、解民困,时刻谨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重托,慎微笃行,才能保障我们这艘“人民号”历史巨轮扬帆起航,行稳致远。(通许县纪委监委 于兆喜)
责任编辑 葛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