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冷与热
2019-01-17 10:36 来源:

季节更迭、冷暖自知,人们对天气和温度的感知是灵敏的。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工作方式上,人们同样能够感知到“温度”的存在:有的人遇事冷静、待人热情;有的人外表高冷、内心却揣着一团火;面对正义与邪恶的博弈,有的人激情高呼、热血澎湃;面对流言蜚语、不实信息,有的人冷静相对、不妄议、不盲从;面对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纠葛,有的人始终一团和气、谁也不得罪。

做人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于这一点,雷锋同志说得很形象:“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作比喻,把一个革命者对待同志、对待工作、对待错误思想以及对待敌人所应有的正确态度,非常精辟地表述出来,既是雷锋形象的真实写照,也是雷锋精神的高度概括,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学习榜样。

在红军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里,有一天深夜,部队进驻到了一个小山村子里,毛泽东和十几个人同睡在一间小窑洞里。房东大嫂看到这种情况,忐忑不安地走上前来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一听就顺着大嫂的语调说:“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毛泽东用自己的“太多”应答大嫂的“太小”,大嫂和其他人都被一代伟人的冷幽默逗得哈哈大笑,毛泽东的热情也一下子拉近了部队与群众的距离。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热,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赤诚和热情,仅有表面的和颜悦色远远不够,如果虚构“热情”,将“真”流于表情与言说,作秀表演,那便是巧言令色。口号喊得震天响,看上去再热情,也是伪。

揆褚党史和现实,凡是受到群众拥护爱戴的党员干部,无一不是带着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去的。“时代楷模”钟扬,坚守“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公仆”孔繁森两次进藏,十年扎根雪域高原,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生命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

党员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该如何处理冷与热的关系呢?一方面,处理问题中需要做到热冷有别,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些事情需要热处理,有的问题则需要冷解决;有的事情需要快刀斩乱麻,速断速决,久拖不决,必酿后患;而有的事情则需要假以时日,矛盾双方冷静后再作处理,否则,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对待职务上要学会冷热自控。一些人坐上“热板凳”就得意忘形、颐指气使,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为自己谋利的私器。而一旦坐上“冷板凳”就顿感失落、精神萎靡、不在状态。对待职务安排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学会“热官冷做”,也要坐好“冷板凳”,它需要有“位高不谋私、权重有清风”的操守,“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定力,“宠辱不惊、得失无意”的淡泊,体现的是精神境界,考验的是工作能力。

木心曾说:“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一个人只有内心冷清于物欲、地位和金钱,又保有对信仰和爱的炙热,在内心种下一棵开花的树,才会做到有所拒绝,有所追求。(石顺江)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