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思考的藤椅
2020-09-07 10:17 来源:

每次走进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焦裕禄坐过的那把破旧的藤椅。

椅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物,我们一出生都会被父母轻轻地放在摇椅上,长大后上学都会被要求端端正正地坐到课椅上,参加工作又会有一张办公所需的办公椅。可以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椅子。但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来说,椅子不仅仅是用来坐的,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焦裕禄坐的这把椅子,平淡无奇,只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旧藤椅,但它却肩负着带领36万兰考人民改天换地的重任。为了改变兰考的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每每坐在这把椅子上,都夜不能寐,他一直在苦苦地思考着、谋划着。为了整顿干部作风,为了拯救在饥寒中挣扎的人民,更为了彻底地根除压在兰考人民头上千百年来的“三害”,他不仅坐在椅子上写下了《领导干部“十不准”》,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他还在大雪封门的夜晚写下了《雪天“六项规定”》,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深入农户访贫问苦,送救济粮棉。此外,他还运筹帷幄,在前期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下了《关于治沙、治碱和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草案)》,因地制宜,制定了一整套科学治理“三害”的办法,为兰考的未来规划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然而,正当焦裕禄带着兰考人民同内涝、盐碱、风沙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疾病的折磨却时时困扰着他。为了与时间赛跑,他不得不随手拿起茶缸盖、鸡毛掸、长把刷子等小东西,紧紧地顶住肝部压迫止痛。日子久了,他办公室的这把藤椅的右边被生生地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可他却毫不退缩。至到组织上强制要求他离开兰考住院就医的前夜,他还在拼命的工作着。这天晚上,焦裕禄躺在床上,一年多来兰考人民抗灾斗争的情景一幕幕映现在眼前,他从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实干精神中,预见到兰考美好的未来。想到这里,焦裕禄披衣而起,坐到椅子上,奋笔疾书,在稿纸上写下了《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文的标题,接着又列下了粗线条结构的4个小标题:一、设想不等于现实。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改变,外地的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出来,先进的事物看不见。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精神原子弹——精神变物质。然而,剧烈的疼痛使写作被迫中断,这也成了焦裕禄心中永远的遗憾。

五十多年过去了,焦裕禄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坐过的那把藤椅如今仍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也成了历史最好的见证。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深情回忆:“我为什么对焦裕禄那么一往情深,就是因为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当时宣传焦裕禄的事迹,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再次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焦裕禄的思念。

一把藤椅,一份赤诚。焦裕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愧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这一光荣称号。

如今,我们凝望这把藤椅,仿佛还能看到焦书记坐在那里对窗而思,伏案而书的清瘦身影。(贾关青)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