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叔,我来看您了,还认得我吗,我是秋丽,在这住着还习惯吗?”
“秋丽,我高兴,谢谢……”
5月27日,再见王禧,是在兰考县托养中心。他穿着纯白色上衣、黑色运动裤,脚蹬一双千层底老布鞋,正精神抖擞地看大家表演节目,与一个多月前满身泥巴、见到人便躲的模样判若两人。见我来了,他主动与我打招呼,虽然表达有些不清晰,但我依旧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
王禧今年52岁,是惠安街道孙庄社区贫困户王振华的儿子,自小发育迟缓,因为怕别人嘲笑自己,王禧很少出门。长年累月,因缺少与外界的沟通,王禧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语言、行走功能都有所退化,衣食住行还需要王振华老两口照顾。
2019年7月,受组织委派,我来到了孙庄社区,光荣的成为一名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队员。自从我驻村以来,王振华家一直是我特别关注的对象。每当去他们家走访,看着屋内凌乱的卫生和王振华老两口愁眉不展的样子,我都会感到一阵心酸。
今年4月6日,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连夜开会,讨论王禧以后的去处,最终建议在征得其家人的同意后,把王禧送到兰考县失能特困人员集中托养中心,其托养费用由政府承担。
当我们把这一消息告知给王振华时,没想到王振华夫妇坚决不同意。
“一定要弄清楚王振华老两口不愿意送的原因。”我对自己说。后来经过打听,我才知道,王振华老两口对托养中心有偏见,认为送到那里的人,“吃不好、睡不好,还不如在家里。”
弄清原委后,我们又来到王振华家,耐心地对老人说:“爷爷,咱们先去托养中心看看吧,要是您觉着条件不好的话,咱们绝不把禧叔送过去。”
“我们定期组织开展有益于托养人员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踏青旅游、夹兵乓球、文艺晚会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在托养中心,负责人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自理能力差的,生活老师会耐心地教他们叠衣服、吃饭……”
继续参观,有安静的图书室,有舒适的聊天室,有敞亮的活动室,有温馨整洁的宿舍……看着王振华老两口渐渐舒缓的表情,我心中知道他们“同意”了。
第二天,我们顺利为禧叔办理了入托手续,禧叔正式搬进了“新家”。经过托养中心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料,禧叔的病情逐渐好转,生活慢慢能自理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5月27日,我们再次去了趟王振华家,老两口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闺女,你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一直担心,等我俩老了,儿子怎么办。现在好了,看到禧儿恢复那么好,我们也放心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谢谢你们……”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帮助群众摆脱贫困,让“老有所依、弱有所扶”,是每一位驻村扶贫干部的心愿。今后,我要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安排部署落在实处,带领群众迈向小康。(刘淑婷整理 卢秋丽系兰考县纪检监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