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手摇电话机陪我走过了在纪检岗位工作的第一个10年,它退下来后,我把它当宝贝珍藏了起来,现在我也退了,每每看到它,就会想起干了将近20年的纪检事业。”近70岁的兰考县纪委退休干部陈德民一边抚摸着被他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手摇电话机,一边动情地说着,深深地陷入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中……
1984年春天,组织安排他去县纪委工作。当时的县纪委办公设施很差,所有科室加起来只有信访室、案件检查室、案件审理室、办公室4个科室14名同志,办公室的那部手摇电话机成了他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
“当时通讯条件差,但是我们工作激情高,经常加班加点,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工作做不好,就怕群众不满意,”陈德民老人说,“有了这部手摇电话,群众举报就方便多了,一下子拉近了纪委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还记得,那是1989年的一个晚上,县纪委接到匿名举报电话称电业局局长王某带头吃拿卡要,大摆“电霸”作风,该给村里安装的变压器不按时安装,该架的电线不给及时架,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接到任务后,陈德民立即前往核实情况。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几经周折,这起案件终于尘埃落定。案件涉及的科级干部3人,一般干部和其他人员10余人,都受到了纪律处分。
“现在的人可能不知道,当时这部电话机省去了群众当面举报的不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下子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陈德民介绍说。
还有一件事,让陈德民记忆犹新。
1993年盛夏的一天,正在值班的陈德民接到一个举报电话,对方操着一口浓厚的外地口音说了几句,陈德民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对方是埋怨电话难打,打了两次都是占线中!他一边解释,一边告诉举报人最好来纪委说明要反映的问题。
“紧跑慢跑,跑不出兰考;手续再全,挡不住罚钱。”第二天,那名举报人果然来到了纪委,一进门就说。
经了解才知,这名群众叫周海兴,是山东济南人。周海兴有辆小货车,平时拉些东西往返于济南与郑州之间,赚些差价养家糊口,G220国道是其必经之路。每次走到兰考路段时,他心里就犯怵,害怕被执法人员“逮住”,不自觉地会加快速度,但最终还是很难“跑脱”。
“今天又被‘罚款’三百元,不但不开票,他们还威胁说以后别从兰考过,要不‘罚’的更多。”周海兴气愤地说。
接访结束后,陈德民第一时间给时任纪委书记汇报了情况,县纪委连夜召开纪委常委会,研判案情,成立专案组,决定彻查到底,给群众一个交代。
白天开着公车查,夜间租用出租车去查,就这样通过采取不定时、不声张的方式开展了持续一个月的突击检查,共发现违法收费现象十余起,涉案人员20余人。最后所有涉案人员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彻底遏制了交通违法乱收费现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兰考兰考,不再难搞;手续只要全,绝不会被罚钱。”陈德民笑着念起了当时群众编的顺口溜。
1994年冬天,按键拨号电话走进了纪委办公室,这部手摇电话机也到了“退役”的时刻。当有人要收走扔掉的时候,陈德民却像宝贝一般收藏了起来。
“搬了好几次家,我一直都带着它,不舍得丢下,它时刻提醒着我,电话机可以‘退役’,但纪检人的初心和使命却永远都不能‘退役’。”陈德民老人右手紧紧地攥着电话机的摇把深情地说。(兰考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