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红利 通讯员孙利娟)转隶前,她是检察战线上的铿锵玫瑰,30年的反贪反渎经历,练就了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的钢铁品格;
转隶后,她是纪检战线上的巾帼英雄,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理念,将共产党人的情怀与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转隶,她说:“咱是党的干部,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咱们铁肩担道义、红心向着党,走到哪儿都是反腐惩恶的斗士。”
她就是从杞县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转隶到杞县监察委员会的杜美。
变的是岗位 不变的是忠诚
杜美在转隶前任杞县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她坚韧勤奋、正直无私,始终以执法为民为己任,靠着扎实的业务功底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获得省、市、县荣誉,并多次立功受奖,是个名副其实的检察“老兵”。
检察院有她的青春芳华,也有她的热血汗水。但面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时代召唤,杜美深知,心中纵有万般不舍,也应坚定决心重新整装再出发。她毅然离开自己热爱的检察事业,默默地收藏起检徽,郑重地戴上党徽,义无反顾地走上新岗位、踏上新征程。
“转隶到县监察委以后,我认为自己既是老兵又是新兵。我要以一名新兵、新人的心态,学习上从新要求自己、工作上从高要求自己、纪律上从严要求自己,争取让自己经办的每一起案件都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转隶以后,杜美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转换角色,迅速融入,积极投身到新的履职尽责工作中。
转变观念 从尊崇法律到纪挺法前
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杜美和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们一起学习知识、研讨业务,并将自己在执法实践中的经验思考与大家分享。她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纪检监察工作核心法规》等纪检监察工具用书摆在案头,不时翻阅,书的边角都被翻得起了皱。“学然后知不足,我这个老检察得先克服本领恐慌,工作起来才不会手忙脚乱。”杜美说道。
初心不改,观念却不能不变。从尊崇法律到纪挺法前,从法言法语到纪言纪语,杜美经历了从最初的不适应到转变观念逐渐适应再到驾轻就熟的过程。
刚开始履职,杜美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有群众反映,杞县五里河镇某干部殴打村民、私自收取建房费用、违反“一事一议”规定。收到批转件后,杜美立即与同事研判案情、制订计划,并顶着烈日走村入户展开调查。“咱们12点以后再到村里入户调查,这个时候村民都在家里吃饭,咱能找到人。”杜美带着调查组放弃午休时间开展工作。7月的正午时分,酷热难耐,杜美热得汗流浃背,她脖子上搭着的一条毛巾,也被汗水浸湿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案件很快取得突破。杜美发现群众反映问题失实,因为那位干部在工作中方法不得当,才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举报。杜美看到那位干部还很年轻,便对他进行了提醒,并对他进行了深刻的纪律教育,防微杜渐。
履职尽责 全力护航脱贫攻坚
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杜美始终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秉公办理,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有一次,杞县监察委接到了群众关于杞县竹林乡某干部冒领村干部工资、群众养老金和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的举报。竹林乡距县城40公里,交通不便,但百姓的扶贫钱岂容侵吞?为了弄清事情真相,杜美作为案件主办人,一大早就带领同事出发,到村里已是10点半。从田间地头到农家小院,杜美带着同事开始走访调查。为节省工作时间,杜美连饭都没顾上吃,一直忙到晚上8点,终于调查清楚。而她和同事回到县城已是夜里12点。
有人说,县城就巴掌大的地方,谁不认识谁呢,何必那么认真。杜美坚定地说,不是我太认真,是纪律要求严,惠民惠农财政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若是连扶贫的钱都敢动,这样的人就不配当党员。
“这样真心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我信你!”在向群众反馈调查结果时,群众对杜美交口称赞。
对群众有亲劲、抓工作有韧劲、干事业有拼劲,工作中的杜美雷厉风行、铁面执纪,践行着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新时代党员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