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世表的羊祜
2020-07-16 10:10 来源:

唐刘禹锡《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与许多名山大川相比,襄阳岘山的景色并不十分出众,却因一人而名闻天下。大诗人李白曾写下“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的诗句,陈子昂在《岘山怀古》发出了“犹悲堕泪碣,尚恐卧龙图”的慨叹,而范仲淹的“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更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些诗句中都涉及到了此人,他就是魏晋时期“文为辞宗,行为世表”的羊祜。

羊祜(公元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出身官宦世家。据史书记载,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而有德行而著称。羊祜的祖父羊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他廉洁自律,悬鱼拒贿,有“悬鱼太守”的美称。羊祜更是以身作则,让清廉的家风得以强化和延续。

羊祜一生历经魏晋二朝, 掌握国家机要,却从不逐名求利。自青年时代任中书侍郎起,他逐步晋升为中领军,统领禁卫, 掌管军权。直到公元265年,司马炎受魏主禅让即位,加封功臣,羊祜因有辅晋立国之功, 领中军将军衔, 加散骑常侍职位, 改封郡公, 食邑三千户。面对封赏,他没有恃宠而骄,而是淡然处之,坚决辞让。后来因镇守荆州,安境化民之功,晋武帝又加封羊祜为车骑将军,规格比于三公,他又上表坚决辞让说:“品德还没有为众人心服而受高爵,就会使有才之臣不能奋进;功业没有使众人归附而享受厚禄, 就不会使愿为国家出力的臣民受到鼓励。现在我身为皇家亲戚, 做事的成败关系到国家时局, 应警惕过多的恩宠, 并不忧虑被朝廷遗忘。而宫中之诏枉发, 给予我超常的荣誉, 臣有何功可以担当呢?”

羊祜毕生致力于统一大业,在灭吴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居功至伟,直到病重之时他还不忘国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推举杜预挂帅平吴。在平定东吴后的庆功宴上,群臣给武帝上寿祝贺,晋武帝把酒流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随后命人将平吴事迹写成策书,到羊祜庙里宣读来告慰他的英灵。

羊祜虽然位高权重,地位显赫,但却清廉节俭,甘于清贫。史载羊祜的服饰简易朴实,俸禄都用来接济亲族、赏赐军士,以致家无余财。女婿看到他身居高位却如此清贫,就劝他说:“您应该购置些田产家业, 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 后事有所依托, 这样不是很好吗?”羊祜事后告诉子女们说:“这种说法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作为人臣, 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 这是很糊涂的做法, 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羊祜还曾给从弟羊琇写信说:“待东吴平定之后,我就会戴上隐士的角巾,东回故里,经营一个能容棺材的坟墓就知足了。我一个贫寒之士如今身居重位,怎能不因气盛势满而受到人指责呢?汉朝弃官归农的疏广就是我的好榜样。”

在临终之时,他要求丧礼从简,不能将南城侯的印置入棺材;不修陵寝,只求和父母葬在一起。羊祜去世当天,正值襄阳集市日, 百姓听到羊祜离世的消息后,无不痛哭流涕, 为他罢市以示哀悼,以至于大街小巷,哭声一片。

后来,襄阳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的地方建庙立碑,每年都按时前来祭奠。看到此碑,想起羊祜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没有不落泪的,杜预因而把这座碑称为“堕泪碑”。(段彦峰)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