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在河南省尉氏县从事纪检监察宣传报道已整整十个年头了。10年来,先后在市以上主流媒体发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稿件500余篇,获得了省、市、县的专项荣誉20余次。
在这一本本红彤彤的荣誉证书里,既凝结了自己多年寒来暑往深入采访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包含着全家人对反腐倡廉宣传的执着与支持。
妻子叫来出租车
2015年8月初,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1961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轻车简从地率领中央工作组成员,来到当时属于长葛县的洧川公社(现尉氏县洧川镇)调研抗旱工作,他平易近人、深入农村的工作作风,在当地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永久难忘的印象。
为让现在的党员干部能重新学习老一辈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便把自己从资料上得知的情况和打算进行采访的想法告诉了妻子,立即得到了她的支持。由于当时单位的车不在家,搭车又不方便,妻子说,这件事儿大,咱自己出钱,我去叫个出租车赶紧去吧。这样,我很快来到距当地20多公里的长葛市,并几经周折地找到了当时在洧川任职(现已退休)的4名负责人进行了详尽的采访。
父亲陪着去采访
2011年9月下旬,有着近50年党龄、担任过近4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老父亲,在尉氏县电视台《纪检监察聚焦》的(信访直通车)栏目里,看到了这样一组画面:
当地村里一位70多岁的农民老张,用手紧紧地拉着到村里回访的几位纪检干部的手,眼里噙着感激的泪水动情地说“看俺这低保也已办妥当啦,用县里给的3000块钱把房子也修得劲了,你们对俺这事情可没少操心,这都是党领导的好啊!”
还没等这个节目播完,父亲就开了腔:“现在咱县这纪检干部就是中,心里操的都是老百姓的心,我看这个事儿值得写写……。”经过一番考虑,又经过单位领导同意,我决定进行实地采访。
可就是在第二天要去一个乡里采访时,父亲竟提出了他也一同去采访的念头,为了照顾他的情绪,还是同意了他的意见。在采访地点,父亲还不时地插话,且句句说得都在理儿,如“县纪委对咱村这困难户是帮到了点子上啦”等。
儿子连夜送电脑
党中央新近发布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的利器和手段,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保障,这既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体现,更是为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刻画了一条底线,告诫和警示全党,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追责。
但在现实工作中,还有少数地方往往把手段当成目的,也就是发现了问题就问责,问责之后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结果过一段时间,老问题又出现了,再问责,从而形成了“出一事,一问责,再出事,再问责”恶性循环的“怪圈”。
针对这一情况,在2016年的
如今,每当我看到这些年在省级媒体所发表的如“‘三严三实’是干部工作的‘座右铭’”、“对‘懒散’官员也要问责”、“给‘芝麻官’念念‘紧箍咒’”、“好家风是乡村干部的‘清廉之基’”等多篇文章里面,有一半都是家人支持的功劳。所以,我十分地感谢他们。
【编辑:步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