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 好儿女 好公民
来源:开封市纪委 发布时间:2016-05-25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家族在经历百年甚至千年的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向上向善、利国利他的好风气。它是一个家族的立身之本,是教诲后代上进奋发的信念力量,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永葆生机的源头活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有着光荣家风传承的家族在岁月风沙的洗礼下坚强地延续并发展壮大着,厚重优良的家风教化出优秀的后辈,而优秀的后辈才俊在向着人生的高度攀升中又自觉地以家风来规范自己,承担着把家风传承弘扬下去的重任。良性的循环催生出更加优秀的家族,这是一个家族的荣耀,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子孙发扬着家族的优良传统,为国为民为社会谋福利,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折射出的是光彩夺目的家族印记。

好家风是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经典之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世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颜氏家训》开后世家训先河,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用心良苦的颜之推借助这些闪着智慧之光的语句深刻地分析了人的成长与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关系,可谓洞若观火,入木三分。从中可以看出一千多年前的颜氏家族在对子孙后人的教育上已有了相当理性与成熟的认识,这句句 “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药石之言不仅训育着自家子孙,而且还成为那个时代乃至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整个社会垂训子孙的典范。正是由于家风渊深流长,颜氏子孙也不负先人厚望,历朝历代人才辈出。颜之推之孙颜师古继承家学注解《汉书》,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以“颜体”载誉后世的颜真卿不仅书法为世之楷模,其凛然正气更是流芳千古。到近世,曾任闽浙总督的颜伯焘是鸦片战争中与林则徐同为中流砥柱的主战派战将。还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颜伏、颜文斌、颜金生等将军承继先人遗风,以铮铮铁骨撑起血性男儿舍家为国的情怀。

好家风是钱氏家族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钱氏家训中教育子孙不重一已一时之私利,放眼家国天下。家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可谓人才辈出,众人瞩目,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迎来人才的“井喷“现象,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被世人称为“三钱”的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还有国学大师钱基博、钱穆、钱锺书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站出来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哪一个不是人中之龙,国之栋梁?何止于此,杰出的人物还有很多,且活跃在多个领域,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大名带给我们的不只满心钦佩与赞叹,还有震撼与思考。毋庸置疑,正是在家风的浸润下,钱氏子孙心怀天下,胸有壮志,抛却私利,一心为民为国,有情有义有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好家风是林则徐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正是在这样的家风熏染下,林氏子孙以林则徐为榜样,砥砺节操,磨炼意志,为民为公,竭尽心力。其中不乏人中俊杰。如林则徐的曾孙林炳章,民国后曾被推为去毒总社长,继承了林公遗志,在禁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还有原名林墨卿的凌青,担起外交重任,斗智斗勇于联合国的舞台上。想当年,林公荡气回肠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从肺腑中喷涌而出,令多少炎黄子孙热血沸腾,情不能已。这舍身为国、坦荡无私的胸怀到现在依然具有其难以取代的强大力量,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林公的胸襟与气度是对家风的最好诠释,无论时空怎样变换,相信那些蕴含着无穷力量的话语都会回响在每一个林氏后人的心中,回响在每一个有着爱国情怀、正义节操的中华儿女心中。现在林氏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或从事科学研究,或从事文化交流,或守着家乡、守着绵延百年的家族文化,但无论身在何方,他们身上流淌的都是祖先的血液,心里装的都是一颗自强爱国的心。

好家风是郑氏家族的的“孝事亲,义待人”。 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 这个奉行“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的家族,已有900多年历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在族谱记载中,家族入仕为官者近200人,但无一人因贪赃而罢官。这是因为家族专为入仕者设立了数条家规。其中,最严苛的一条是:“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贪赃者将从家谱中除名,死后也不许入祠堂。”严苛的家训犹如铁打的纪律,于无形之中规范着子孙们立身行事,如果谁敢越雷池,所付出的代价不仅是让自己的家庭蒙羞,家族蒙羞,还有永远受后世子孙唾骂的命运。还有如“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子孙处事接物,当务诚朴,不可置纤巧之物,务以悦人,以长华丽之习”等从多个角度对子孙的言行举止进行劝诫提醒,句句皆为金玉良言,发人深省。郑氏先人已不在,然而留下的家风家训,却实实在在、清清楚楚地刻在了郑氏子孙的心中,成为郑氏家族教化后人、振兴家族的行为规范。这些历经千年的劝善良言包含的处世态度、道德修养、学识涵养,放在今天仍然适用于现代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好家风是朱子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宋朝著名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家训全文仅有317字,但字字重如千斤。那是朱老夫子送给后世子孙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谆谆教诲、殷切期盼之情溢于言表,即使时间走过千年,朱子这番行走人世一生提炼出的处世立身哲学依然回响在每一个朱家子孙的耳边,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叮嘱子孙尊敬长辈,诚信交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告诫子孙亲近贤能,远离小人,谨慎结交,修身养德。“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提醒子孙勿以私利而损人,勿以他人贤能而不平,要时时摆正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行为。“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规劝子孙,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勿见利忘义、见利忘害;遇利人之事,顺应人心所向,积极发声,从善而为。朱子用他的思想智慧、言行准则为后代子孙定下了立身处世的高度,并用一生的光辉引导着后人追寻着光明的方向,近千百年来,子孙后人虽远离故土,奔走他乡,但依然牢记朱子教诲,追寻先人的业绩光芒,不负家训,不辱门庭,安静而从容地行走世间。

好家风才是养良孝子孙,兴千古家业的立身之本,留得金山银山不如留给子孙修身治家的良训,君不见古来多少帝王之家因家风不正,遗祸子孙,江山基业毁于一旦。多少世家望族因治家无方,门风恶邪,子孙不知慕善向好,砥砺守节,终致家业倾颓,堙没于历史的涛声中。而那些优秀家族用饱含着正直、守信、宽厚、仁爱、忠诚、廉洁、勤俭、自律的好品质来治家兴业、教诲子孙。在家族的信念中,最看重的不是金钱名利,而是与家族长远利益息息相关的美好品质与精神操守。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些家族先人的睿智与远见,生命虽短暂,但是他们用对家族最高的责任与义务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家族风清气正,何止是家族之幸,更是国家与民族之幸。家风正,子孙贤,子孙贤,才会齐家治国安天下。相信这是一个经得起时光检验的真理。

如今的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厚重的文化,家族的荣光,祖先的遗风汇聚在一起,给予我们的是永恒的力量,我们肩上承担的不仅是继承家风,振兴家门的责任,更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