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父亲只认识一个字
来源:开封市纪委 发布时间:2016-07-28

我的父亲是一个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但是有一个字他不仅能写,还经常用这个字教育我们弟兄几人,这个字就是“正”字。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不到10岁就在地主家打长工。后来逃荒到陕西,在一家砖窑厂学会了烧窑。60年代,父亲在西安刚好遇到铁路上招收烧窑师傅,窑厂现场考核后,为显示公正,再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决定,每获得一票,划上一横,五票就是一个“正”字。父亲从此认识了这个字,也明白了其中的意义,而他当年就是凭着近两行的“正”字获得了高票通过。

父亲成了西安铁路局建筑段的一名工人后,母亲在家照顾着我们兄弟几人,只有农闲的时候才会带上我们去看望父亲。慢慢地,母亲和张婶、李姨等建筑段的家属们都熟络起来。

那天,张婶劝母亲道:“石嫂,你看我们都将户口迁了过来,你也让石哥找下管这个的老尹,我们给他送二斤果子就办成了!”哪知母亲一说这事,父亲就火了。他愤怒地说:“这不是走后门吗?不行!做人要正大光明,违反规定的事情咱绝对不做。”母亲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80年代末,父亲退休回到了河南老家,哥哥已经成家立业,我也进入了教育系统。父亲经常叮嘱我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从教。进入纪检部门后,父亲对我的唠叨更多了。每次回家,父亲都会说:“做啥事都得凭着良心,一定把心放正。现在你是监督干部的人了,人家眼光都瞅着你呢!你只有心放正、做得正,说话才有说服力……”父亲朴实的话像钉子般一字字钉进了我的心里。

父亲只认识一个字,这个字不仅成了父亲秉性的代名词,更成了儿孙们做人处事的财富。这个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划,却喻示了人世间最应推崇的正气。


【编辑:步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