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看落实--基层信访监督
来源:开封廉政网 2019-11-28 18:00

祥符区:公开反馈化解基层信访难题

“区纪委的公开反馈,让大家明明白白,心里再也没有疑虑了。”祥符区纪委监委第六审查调查室协同乡镇纪委,向西姜寨乡大王村58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详细反馈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某信访问题线索的调查过程和结果,让在座群众心里敞亮,赢得了的阵阵掌声。

祥符区纪委监委始终将公开反馈作为化解基层信访难题和提高信访监督透明度的重要抓手,通过公开反馈,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打消群众疑虑,正确引导舆论,打开干群之间的“心锁”,同步开展警示教育。一年来,该区纪委监委共召开信访公开反馈会议18次,成功化解重复疑难访6件。

鼓楼区:转变信访监督作风 细致入微为民解忧

“对于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我们按照流程认真受理,做到小问题快办结,大问题早查处,难问题细研判,及时为群众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开封市鼓楼区纪委监委负责人邢然在谈到信访监督作风转变时这样表示。

该区纪委监察委班子成员坚持每周定期接访,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带案下访、约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案限时化解。同时,准确掌握辖区内信访动态,实行信访问题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双分析”,每季度从信访举报总体情况、主要特点、突出问题等方面,强化形势研判和成因剖析,实行纪检监察、公、检、法、信访、乡镇多部门、多单位联动,整合力量资源,对疑难信访问题分剥拆解,合力处置化解,从根源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存量遏制增量,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顺河区:配好信访“三味药” 注重监督见实效

今年以来,顺河回族区纪委监委以领导包案回访为抓手,对涉及信访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准症结,抓“短板”、求实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纪检监察信访案件质效。”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说到。

抓初访,立化立解。对初信初访,加大信息研判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力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不沉淀、不积压、不上交,防止因初访初信转为重信重访,提高信访办结率,确保一次性解决到位。

攻积案,细心钻研。对突出信访问题,实行领导班子包案制,实行“一案一号”,区纪委常委“挂帅”加强信访案件督查督办工作,分门别类研究措施,指定化解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停访息诉。

清热点,以民为主。对案情重大、影响广泛的民生问题,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深入基层,及时疏导“清热”,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意图,实实在在的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争取他们的信任,就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老信访”蔡老汉的转变

“满意,俺对调查处理结果满意,今后不再上访,感谢恁让俺反映的事儿圆满解决。”通许县玉皇庙镇阜牛岗村重复信访人蔡老汉麻利地在信访反馈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每次来都紧锁着地眉头随之舒展开。

这是通许县纪委监委反馈查处群众多次举报玉皇庙镇阜牛岗村村委主任蔡某某违纪问题的一幕。

为了让信访群众满意通许县纪委监委,“四查四问”找准案件“症结”。该县纪委监委对重复信访举报件一查历年核查的证据,问线索处置是否到位;二查处分决定和监察建议,问处理是否落实到位;三查反馈情况,问信访人是否知晓反映问题调查处理情况;四查上访原因,问合理的信访问题是否解决到位。“七不结案”压实监督问责。对群众反复信访举报的问题线索,从严从细查处,事实不清不结,证据不足不结,定性不准不结,处理不当不结,问题不解决不结,不与信访人反馈不结,信访人有疑问不结,确保案件查清查透。“三次见面”化解群众怨气。在接到实名重复信访件后,该县纪检监察人员至少与信访人见三次面,接到信访线索5个工作日内与信访人联系见面,线索受理三个月时与信访人见面,反馈线索核查处理结果,与重复举报人“三次见面”耐心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关注群众诉求,既释放依纪依法从严监督信号,又体现对重复信访人的人文关怀。

“做实做好重复信访整治工作,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县纪检监委负责人说。(开封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