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军属院里话廉政
来源:尉氏县纪委 2017-07-28 00:00

“八一”前夕,笔者回到尉氏县洧川镇王庄村老家看望本家婶子,只见其庭院门口一侧“军属光荣”的牌子格外耀眼,在外务工回来的三弟王长有、弟媳赵晓红还暂时没去单位,他们亲切地招呼我快点到屋里凉快凉快。

这新建的两层小楼、整洁的院子、时兴的家具和送着凉风的空调,有着现代家庭的品味。

特别是由甘肃兰州某部队为现役军人、侄子王浩颁发的两本红色荣誉证书,在液晶电视机一侧摆放着,显得十分醒目。

婶子虽已年近八旬,但身体还挺好,说话面里带笑,笔者心里暗自高兴。

“俺侄子王浩参军应有四五年时间了吧?”笔者问婶子。

“我算着,再有一个来月都整整五年了,差不多天天晚上做梦时见到他。”婶子手掐着指头边算计边笑着说。

“是2012年9月中旬去的部队,这几年里,王浩的进步可快啦,不光入了党,还转了士官,前年又去新疆某部队援助工作一年。这不,他还在前些时寄回荣誉证书时,随寄了这册《廉政读本》,说是让我学习和做宣传哩……”长有边说边随手递过来厚厚一本书。

笔者浏览一下了书的目录说:“这里面是加强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一些典型案例剖析,你看了后不仅要宣传好,还得用手机对咱的王浩提上几句要求哩……”

“给他说过啦,虽说我学问不深,可其中的道理都懂,还给你弟媳读了好几篇呢……”长有笑着说。

“俺听了他读的材料,也受教育不小。再说,前两天,我还在咱镇区里看了业余戏迷们唱的豫剧《焦裕禄》里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听着可有意思啦,我原想着咱这里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抓得这么紧,还不知这部队里也这样重视……”弟媳在一旁接过话茬儿说。

“全国一盘棋呀,中央这‘八项规定精神’出台后,各地在抓落实中取得的成效都非常显著。”笔者说。

“是啊,这些年来,这村干部也确实变了个样,村上公开栏里写的精准扶贫户、低保户、土地流转、收支账目等都是清清楚楚哩,再说,也没见过这当干部的去饭店现象,群众啥意见也没有了,村里也和谐啦……”说到这里,长有便有感而发。

“再看看,现在这干部遇到红白事已不再奢侈浪费了,前些时,咱村西头一干部家里办喜事,才待了五六桌客,要是在以前哪,五十桌也坐不下,这干部一带头,群众也都跟着学了起来,这变化,我走到儿哪都宣传到哪儿……”弟媳在插话中如此描述。

正在大家踊跃发言的时候,来村里军属家进行慰问座谈的包区干部、镇纪委书记黄俊亭,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来到了家里,在相互几句客套话之后,便坐下来和大家一同唠了起来。

“咱这军属家庭积极宣传廉政建设,这很好呀,今后还得坚持下去,要把清正廉洁的春分吹到乡村的每个角落……”黄俊亭的一席话让在座者纷纷点头称是。

此刻,这家军属院里话廉政的主题仍在继续……

(作者 王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