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至宝——勤 俭 孝
来源:开封廉政网 2020-05-11 11:40

文物古董有形,家风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渗入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血液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我的祖辈父辈虽未给我留下万贯家财,但却为我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最贵的家庭不动产。每一个幸福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为“俭、勤、孝”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却让我受益终生。

说到俭就不能不说到我爷爷,正是爷爷的言传身教,使我认识到节俭是一种美德。爷爷是个老革命,解放前就入了党。他不但对工作认真,对待家里更“严”,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把“勤俭、节约、不浪费”作为口头禅,掉到饭桌上的一粒米,爷爷都会捡起来吃掉,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家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滴水。我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冬天,我跟爷爷一起住,没关灯就睡着了,半夜起来小便又忘了关灯,第二天听奶奶说爷爷披着棉袄半夜起来给我关了两次灯,一夜都没休息好。事后我很愧疚,从此我养成了随手关灯的习惯。现在我又拿“勤俭、节约、不浪费”的美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父亲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勤劳和孝顺,我的父亲每天五点钟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父亲最深恶痛绝的就是懒惰,我因为早上睡懒觉,没少挨批评。为此他专门送我“天道酬勤”四个大字。他告诉我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惰性,战胜懒惰才是成功的开始。父亲所言,我至今不敢忘记,在办公室也悬挂了“天道酬勤”四个大字,时刻警醒自己戒骄戒躁、勤俭奋进。

儿时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就是父亲带领我们一大家人盖房子的情形。现在说起来盖房子都是包工甚至包工包料,觉得很轻松,当时我们家还有二叔家的房子都是父亲带着叔叔们自己动手盖起来的,砖跟瓦都是自己烧出来的,从挖土到和泥、扣砖坯、烧砖窑,到砌墙、封顶,都是靠勤劳的双手战胜种种困难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父亲还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听奶奶说父亲小时候捡到两个杏,自己不舍得吃,装到口袋里拿回家让爷爷奶奶吃。还记得爷爷最后的一年时光,因卧病在床,不能活动,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父亲却用无微不至的关心起到了长兄的带头作用。父亲每天变着花样给爷爷做饭,一勺一勺地喂爷爷吃,还每天给爷爷擦洗身子,夜里在爷爷床边打地铺睡。在父亲和叔叔姑姑们精心照料下,爷爷最后的时光是幸福和安详的,爷爷去世后父亲和叔叔们怕奶奶寂寞,轮流陪着奶奶聊天,给她做饭,夜里守在身边,等奶奶睡着后才敢入睡。

如今社会上讲艰苦奋斗的少了,讲物质享受的多了,比干劲儿、比贡献的少了,比安逸、比舒适的多了,孝敬父母的少了,啃老族多了,甚至有人为了一己私欲,走上了违规违纪顶风作案的歧途,而良好的家风无疑给人生的德行操守系上“第一个安全带”。

家风就是从小播撒在人心中的种子,能够涵育影响人的一生,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家无斗金,却有至宝,祖辈的精神传、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留给我的最大财富,是最宝贵的不动产。(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