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川家风家训故事|朱载堉
2023-08-15 17:28 来源: 清风焦作

编者按


焦作,古称怀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杰出人物灿若繁星,涌现出无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清官廉吏,成为一座座勤廉铸就的大河砥柱、太行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了展现焦作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发挥家规家训文化的教化作用,我们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了焦作历史和当代部分名人的家规家训家风故事,涵盖人物生平、家规家训、家风故事、主要作品等。在编撰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家事牵国事,家风连政风。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养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清廉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为营造崇德向善、崇俭尚廉的社会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积极贡献。

 

“清风焦作”公众号陆续推出《怀川家风家训故事》,敬请关注。


朱载堉(图片来自网络)


人物生平: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又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焦作沁阳市)人。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自幼遵从祖辈“居敬、穷理、克己、存诚”的箴言,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律学新说》《算学新说》《嘉量算经》《乐律全书》和《醒世词》等20多部影响后世的巨著。为世界律学研究,竖起了一块划时代的丰碑;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史上,书写了一篇浓墨的篇章。他第一个发现“异径管律”的规律,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第一个运用珠算进行开方;第一个找到求解等比数列的方法等;此外他在美术、哲学、舞学、文学方面也有诸多建树。朱载堉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一、高风让爵


朱载堉幼年时,由保姆张氏照料他的起居生活。张氏精通文字,有一天,张氏对朱载堉口授《千字文》,当念到“推位揖让,有虞陶唐”一句时,朱载堉向张氏发问:“谁能办得到?”张氏说:“那是古人的事情。”朱载堉说:“你别吓我,我就可以办到。”这虽然是儿时戏言,也可见小小朱载堉的胸怀。在继承父亲爵位问题上,他多次提出让位,历经十五年,七次向神宗皇帝“累疏恳辞”,终获皇帝的恩准。为此,明神宗还为朱载堉高风让爵行为,敕建了玉音牌坊。一个封建时代的王子,即使没有什么学术贡献,仅其让爵让国的行为,在封建社会里,确实是千古罕见、难能可贵的事。


二、隐居山林著述立说


朱载堉七十一岁以后,自称道人,幅巾策杖,优游于丹水之滨,过着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生活:“日与二三田畯,灌桑牧豕隐居,东复卜国、凿池、理花竹,客至命酒。”《乐律全书》:“八音备矣,惟用一人吹律,一人弹琴,一人击缶而歌。余亦自歌互相倡和,而乐在其中矣。”这反映了朱载堉与民间百姓共同生活、娱乐,甘于淡泊的情操。朱载堉在隐居山林的十年时间里,编撰、整理、印刷完成包括《乐律全书》在内的20多部举世之作。他是明末腐朽黑暗的皇族中,隐藏着的一位蔑视王权、甘居草野、一心研究学问的卓越人物,而其学术成就一旦公诸于世,就令世界为之震惊。朱载堉的高尚情操和治学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范。继承弘扬这些积极健康的人文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朱载堉自甘淡泊的一生,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道德情操教育的生动材料。


朱载堉作品:


四百多年前,朱载堉跌宕的人生阅历,用笔积累了他对世事的洞悉和感喟,留下的醒世格言为《醒世词》。这些语言平实而充满人文关怀,是一部包罗当时浮世万象的劝诫之诵,影响深远。《醒世词》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所有阶层,有高官达人、也有下层平民,如同一幅宽阔的世相写意长卷,以广博的视野展示了一个时代的人文特质。


《四娘子》:

“人笑我穷,我不知穷。人道我穷,我何穷?目视不穷,耳听不穷。守正不偏心不穷,秉直不屈性不穷,骨傲不衰志不穷。寿定于天,居仁由义能格天。立命由人、造福自天,生生不息长流转。修身立德即命原,仁者必寿寿必远。保守先天、保守后天,寡欲远色独自眠。静养心田、早收丹田,气血流通气还原。勿思勿虑勿妄言,神清气爽度百年。”


《要行正》所说:

“守天理之正道,禁淫乱之邪走。存方寸之良心,却害人之毒手。开方便之德门,闭是非之闲口。吃养心之清茶,戒乱性之浊酒。交有道之良朋,远无益之损友。植乔林之桂柏,避荒街之花柳。周不富之仁人,除临财之苟有。省自己之升合,免借人之石斗。安前定之命运,耐岁寒之坚守。取合义之素行,保子孙之长久。立生前之德业,掩死后之乖丑。”


《醒世词》中,还有诸如《劝士人》《劝农人》《劝工匠》《劝做买卖》等等歌诀,对社会生活中各色人等都有所涉及。


概言之,无非尊天道(今谓自然规律)、守良心(今谓正能量),对于今人最具警醒意义。在物欲膨胀、价值观多元的当今人文语境中,如果说提倡社会发展的良性和可持续性,那么根基就在于人的素质,因为社会的主体是人。人的素质构建和维系,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态。


  • Copyright 2014-2017 www.jz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共焦作市纪委、焦作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79号
  • 豫ICP备09040060号-1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