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焦作日报》头版
“是荣誉,更是动力,我一定不负重托、再创佳绩!”前不久,刚刚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嘉奖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型、市纪委监委第八审查调查室主任路福林,在参加完省纪委监委召开的学习宣传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型座谈会后感慨道。
路福林和专案组的同志们一同重温入党誓词。
2007年11月,在部队服役18年的路福林转业到市纪委,审查调查工作一干就是15年。
转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忠诚。在部队的熔炉里,他是军旅标兵;在纪检的战线上,他是反腐尖兵。路福林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与担当,用激情书写着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职业的优秀答卷。
他敢打敢拼,是领导心中的“压不垮”
“我这辈子选择了充满骄傲和荣耀的两条路:一条是当兵路,这条路是为了守卫和平、保家卫国;一条是反腐路,这条路是为了正风肃纪、海晏河清。”记在笔记本扉页上的这句话,代表了路福林的心声。
工作中的路福林。何京辉 摄
部队转业后,路福林一直在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从事案件查办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他办起案来经常是连轴转。尤其是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审查调查工作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与腐败分子明枪暗箭较量,他不仅需要练就身体上的钢筋铁骨,更需要狭路相逢时“压不垮”的钢铁意志。
2019年5月,路福林参与查办中央督导组交办的某市扫黑除恶案件。由于是异地办案,人生地不熟,加之当地政治生态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组织安排他负责重要专案的统筹协调,同时担任4个专案组组长,最多时同时留置5人、对9人采取强制措施。
“宁愿脱层皮,也不掉链子!”困难面前,路福林总是给自己和同事们打气。案件查办过程中,链子没掉下来,他的血压却升了上去。吃降压药没用,换药吃还没用,他顾不上住院输液,只管加大药量。就这样,他连续奋战四个多月没有回家。
身体累还不算啥,路福林主要是心更累。他经常天不亮就和专案组的同志们出发,晚上回到办公室继续分析线索、核对证据,一直研究到深夜。那段时间,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涉案人员一个一个在脑中“过电影”,大脑不受控制,根本停不下来。
案情变化很快,时机稍纵即逝。一名重要涉案人员听到被调查的风声,突然“人间蒸发”。凭着脑中储存的人物关系网,路福林当机立断,迅速制订布控方案,最终发现了涉案人员的踪迹并将其控制。后来得知,这名涉案人员准备第二天就去外地躲避。到案后,这名涉案人员悻悻地说:“本来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能找到我!”
最后,该案共立案审查调查47人,查处“保护伞”25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党纪政务处分36人,一举扫除了盘踞当地多年的黑恶势力和“保护伞”,当地群众拍手称快。该案被省委政法委评为扫黑除恶精品案件,受到了省纪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他业务精湛,是同事眼中的“难不倒”
“当兵就要当标兵,办案就要办精品。”路福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转业之初,面对陌生的纪检监察业务,他自费购买专业书籍,主动向业务骨干学习,认真钻研纪检监察业务流程,办案笔记记了厚厚几摞。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业务通”。
路福林(右二)和同事分析案情。
2020年1月,路福林接手办理公安系统一名副处级干部案件,前期经过一段时间摸排,并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对手是个老公安、老侦查,反调查能力强。路福林深入分析其岗位廉政风险点,从其负责的某小区平安建设项目入手,快速锁定行贿人,为案件调查顺利打开了突破口。
在从事审查调查工作的15年里,路福林主办或参与查办了30余起重大案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0余人,移送司法机关30余人,收缴违纪违法款8000余万元。
每起案件的办理都不是一帆风顺,但路福林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主办某局局长涉嫌受贿案件时,调查组顺着举报问题查,没有发现破绽。他不放弃任何蛛丝马迹,借助审计监督之机,从该局下属一个“不起眼”的小单位的支出账中抽丝剥茧,步步深入,一举突破了重要证人。
案件查办工作,犹如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机会稍纵即逝。路福林和调查组的同事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分兵多路,同步取证,在一个月时间内询问取证100余人,固定证据1000余份,形成卷宗52册,圆满办结了这起涉案金额1100余万元的典型案件,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警示作用。
路福林不仅是以“细”致胜的办案高手,还是用心用情的“性情”中人。
2020年8月,路福林在办理一起留置案件中,发现这名留置对象心事重重,少言寡语。细心的路福林了解到被留置的这名领导干部因银行账户被冻结,正在为上大学的孩子急需一笔大额费用犯愁。于是,他就带头为孩子捐款,并且与学校结合妥善安排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对此,这名留置对象深受感动,深刻反省了错误,诚心交待了问题。
“这笔钱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我丈夫虽然犯了错,但组织上还为我家考虑这么多,太谢谢调查组的同志了!”事后,受这名留置对象委托,其家属专程赶到单位,当面表示谢意。
他公而忘私,是家人口中的“靠不住”
从事审查调查工作,意味着要奉献更多。把家庭困难放一旁,把工作职责担肩上,面对两难抉择,路福林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路福林到外地办案途中,在车上挤抽时间研究案情。
由于路福林经常出差在外,家里的事总是无暇顾及,逐渐成为家人口中的“靠不住”。2019年5月,路福林在外地查办一起重要案件时,岳父突发脑梗卧床不起,母亲又因严重心脏病住院。在医院陪护的妻子给路福林打来“求助”电话,他只能通过电话“遥控指挥”。后来,岳父去世,妻子在电话那头哭成泪人,他在电话这头也直抹眼泪,不停安慰。领导给他特批,“逼”着他请假回去处理老人后事。然而,他只用了三天匆匆处理完老人后事,便赶回了工作岗位。
“等办完这个案子,我一定好好补偿!”2020年8月,路福林主办的留置案件进入突破的关键时刻,母亲却因心脏病急需赴京手术。在与即将进入手术室的母亲进行简短视频通话后,他又一次把母亲托付给了妻子。放下电话,路福林心里满是愧疚。母亲出院后,做饭、打扫卫生的家务活抢着干,他想好好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家里人说他“靠不住”,但路福林下定决心,要让组织和领导放心,做“靠得住”的干部。
办案就会得罪人,但路福林从来没有因为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而向不正之风和腐败分子妥协。曾记得,某案件一名涉案人跟踪尾随试图报复,他不惧恐吓,坚持秉公办案。还有一次,某案件当事人提着厚厚的手提包来求情,想用金钱把他“扳倒”。他坚决回绝,当事人只得失望离开。不久,这名当事人还是被依法采取留置措施。
“要想干好纪检监察工作,自己首先得干净”,这是路福林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感谢组织、感恩组织,荣誉是大家的,我只是做好分内之事,继续努力!”面对荣誉,路福林谦虚地说。在未来反腐新征程上,他还将继续践行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与担当,坚定地走好更加坦荡的初心之路。
陈义 和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