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螺丝钉”般的雷锋是革命时期的“傻子”代表,那么任劳任怨、不计名利、舍身忘我,倾情付出为了乡亲们的生活和富裕而夜以继日的马海明则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傻子”典型。马海明的“傻劲”傻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傻在认准的带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痴心不改、矢志不渝,傻在面对个人利益诱惑丝毫不为所动,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傻在不肯花1.5元钱为自己买一双袜子,傻在伫立村头发传单,一遍遍恳求别人来重渡沟尝试旅游,傻在把自己仅有的住房一次次抵押出去来换取重渡沟旅游的前期投资,傻在甚至死后还要用自己的一捧骨灰去肥沃那一片郁郁葱葱、高风亮节的竹林,傻在能让千百万人读了他平凡的故事潸然泪下……
当大多数人汲汲于功名、汲汲于富贵,追逐世俗的喧嚣和嘈杂时,他用自己的泥腿丈量着重渡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探索着祖祖辈辈在这里忍受饥寒和贫穷而向往的幸福之路。出外逃荒要饭,一碗粗粝的玉米糁让他永远记住了这里的恩情,不忘初心的执着让他与重渡沟的群众血肉相连,心贴心、面对面,共产党员的本性让他下定了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的决心。让老百姓吃饱饭,吃好饭,不抱着金饭碗乞讨是他认定并坚决执行的“死理”,开弓不允许有回头箭,这是从里到外透着 “傻劲”的共产党员的淳朴风格。
马海明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对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乡亲们的冷嘲热讽,甚至被嘲笑为“马大煽”,一次次为资金作难、整宿不眠,一次次不顾尊严的哀求别人,他心中一定很多委屈和伤怀。但他明白自己不是二百五,心里更不憨,所有的付出和努力,起五更、搭黄昏、起早贪黑,挨冻受饿,为的是乡亲们能够多赚钱,为的是能够架起一座富裕的“金桥”。家人的埋怨、乡亲的不理解一定也曾让这个堂堂七尺之躯的汉子暗暗地流过眼泪。但是,地上本没有路,双脚踏过去,再难也便成了路。
马海明永远定格在了重渡沟,如同焦裕禄永远活在兰考,吴仁宝永远活在华西村,史来贺永远活在刘庄,杨善洲永远活在大凉山,沈浩永远活在小岗村一样,马海明与重渡沟紧紧印刻在了一起,随时间的发展而愈加深刻,愈加丰满。当老百姓自发捐款七十余万元在重渡沟为其开辟专门纪念园立起塑像的时候,九泉之下若有知的马海明一定会含笑。
为什么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当如秋叶般静美的生命悄悄远去的时候,只剩下累累丰腴而甜美的果实奉献在人们面前。充满“傻劲”马海明留下的不仅有山青竹翠,飞湍瀑流的AAAA景区重渡沟,还有一座永远耸立在百姓心坎上的不朽丰碑。为马海明的“傻劲”点赞!(杞县纪委 刘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