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坚持“纪挺法前”做合格“护林员”
2019-03-22 15:42

“市卫计委、克井镇工作人员工作日午间饮酒、打架斗殴受到党政纪处分……”7月31日一大早,济源3500余名党员干部同时收到了这份来自市纪委的公开通报,广大市民纷纷在本地的网站论坛和微信朋友圈里为市纪委“点赞”。济源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高俊魁说:“市纪委对这几个人的违纪‘丑事’,毫不留情地通报批评,就是再次告诫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党纪如铁,违者必究。”一些机关干部对记者说,这次通报效果良好,既赢得了老百姓的一片赞誉,也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了纪律的威严。

近年来,济源市纪委严格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抓早抓小,扶“歪树”,治“病树”,拔“烂树”,促使党员干部真正树立起纪律和规矩意识,坚守底线,不越红线。

对于党员干部队伍里的“歪树”,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进行理想和信念的重塑;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用好诫勉约谈等监督手段,早发现,早治疗,以防“小恙”成“大患”。近年来,济源市纪委监察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对“腐败细菌”的“免疫力”;大力推动“清风讲堂”全覆盖;积极创新廉政文化载体,开展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活动。济源市纪委监察局还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明察暗访,紧盯各单位“三公”消费及干部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场核实,固定证据,按照规定迅速启动调查程序,严查快办,并在媒体上曝光。今年以来,济源市已开展检查57次,调查处理121人,其中,党政纪处分32人,组织处理87人,辞退2人。

对于“病树”,济源市纪委趁早治疗,用好纪律的“听诊器”,给这些“病树”号号脉,看看这些“病树”到底得了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开对问责的“药方”,才能彻底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发现党员干部有违纪问题,就要严肃处理,该提醒的提醒、该纠正的纠正、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决不养痈遗患、放任自流,让纪律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带电的‘高压线’,切实防止小错酿成大祸,起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张国正说,为此,济源市委还专门印发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将党委主体责任从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责任、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责任3个层面细分为20项内容;纪委监督责任细分为6项内容,并建立健全了9项制度以保障“两个责任”落到实处,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对于“烂树”,作为“护林员”的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采取雷霆手段,严厉查办,坚决拔掉这些“烂树”,防止“烂树”在“森林”里造成不良的示范效应,将违法乱纪的“病毒”肆意传播,最终毁掉整个“森林”。去年以来,济源市严肃查处了济源市住建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原主任田波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和市商务局原局长、五龙口镇原党委书记张宏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拔除‘烂树’,一定要敢于动真碰硬。有些党员干部根本不把纪律当回事,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最终成为一棵‘烂树’。”高俊魁说,对于这些“烂树”,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严查严办、快查快结,发现一棵,就拔掉一棵。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整个森林。

今年以来,济源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1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市纪委宣传部)

  • Copyright 2015-2017 jiyu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济源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05008316-1号 | 豫公网安备:419001024109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