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渎文化
2020-12-11 16:10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我国因济水而得名的城市有许多,如山东济南、济宁、济阳、济州等,济源也是因为位居济水的源头而得名。

古代济水地位显赫。古人把具有独立源头能入海的河流称为“渎”。《尔雅》中提到的四渎:江、河、淮、济,就是古代四条能入海的河流。“江”为长江,“河”为黄河,“淮”是淮河,而“济”就是济水。济水最大的特点是从源头流出,三次出现在地表,三次潜入地下,如一条幽龙,经三潜三出,最终从河南而出汇入大海。

唐太宗问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何也?”意即天下宏大澎湃的河流很多,为什么先祖唯独要尊崇细小的济水呢?许敬宗答曰:“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济水虽然细微,却能独流入海,济水这种不达大海誓不罢休的精神,就是它位列四渎的原因。

一脉济水,三隐三现,却至清远浊,坚守其节,这种情操,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们毕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金秋入吾手。”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河南做官来济时的感叹。置身济水之上,“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唯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高洁,这是古人眼中的济水。济水虽位尊四渎,却波澜不惊。温文尔雅,润泽万物而不争的品德,正是君子们所推崇的。与之相对应,古代通常把品德高尚、不慕荣利的知识分子称为“清流”。这是千百年来,这条早已消失的河流一直未被人们忘记的原因。济水还和中医中药有紧密的关系。我们熟知的东阿阿胶,在过去,必须用济水才能制成。这是因为济水经三潜三浮,格外清澈。还有济水密度大,和一般的水质不同。现在的东阿阿胶,驴多放养在内蒙古等地,早已不再采用济水作为水质,和过去的阿胶还是大有不同的。

古时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就是五岳和四渎。唐时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济源市城北的济渎庙,就坐落于济水东源上,是为祭祀济渎神“清源王”而建的,是现今四渎中惟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庙宇。庙中现有高达近三米的明代石碑一通,刻有朱元璋的昭文,明确了五岳、四渎,并宣布为了节约,祭祀仪式从简。古时封神祭祀,是历代天子之礼,程序礼仪繁多。自汉代起,绵延至清朝,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员定期致祭渐成定制。尤其到了唐宋时期,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以及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濮阳县纪委监委 赵星涛 马晓南)

责任编辑: 济源市纪委管理员
  • Copyright 2015-2017 jiyu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济源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05008316-1号 | 豫公网安备:419001024109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