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不自立,绩由人传,党员干部应当以“功成弗居”的谦谦态度正确对待工作、名利和成绩,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一、正确对待权力。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在什么样的岗位、从事哪一项工作,每个人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利。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能更好为人服务;运用得不好,则会害人害己。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力?通俗地说,权力是好东西,权力是坏东西,权力是怪东西。权力好就好在好人掌握了权力,就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办事;权力坏就坏在它有腐蚀性,权大容易气粗,容易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以权谋私;权力怪就怪在它就像“多棱镜”、“变焦镜”,能放大人的优点、掩盖人的缺点,容易让人迷失自我,所以要正确对待权利。
二、正确对待名利。一个人自从走向工作岗位,他的一生基本上就姓“公”了,吃的是“公家”饭,干的是“公家”事。要正确认识名利,应力戒三种不良心态:一戒浮躁心态。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不可能遇到的都是顺境。孔繁森同志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会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要把自己当成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就不会被埋没”。二戒贪婪心态。人有七情六欲,但不能被欲望所束缚。薪水如泉水,涓滴不断,虽然不多,但终身受用;非法谋取的是肥水,肥水如洪水,来势汹涌,有覆溺之虞。三戒攀比心态。冰心老人祖居有幅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工作中,我们应当少些“攀比”心态,不去比官职、比安逸、比阔气、比享受,而去比德行、比能力、比付出、比贡献、比口碑,做到行稳致远。
三、正确对待监督。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监督,是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组织观念和党性修养的检验。有些人存在误区,总认为上级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同级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下级监督是给自己“找麻烦”,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监督其实就是一个人工作生涯的“安全阀”,是阻止一个人越轨的“刹车器”,是防止一个人蜕变的“防腐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习惯于在聚光灯下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四、正确对待自我。《道德经》中讲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要始终做到谦虚谨慎。一个人即使在某些方面真的本事很高,也应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外有人”。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渺小,虚心好学,见贤思齐、取长补短。
五、正确对待家庭。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的心灵港湾。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既要忘我工作,也要心中装着家人,管好家人。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