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某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理应带头遵纪守法,却违规注册个体工商户,私自为多家医院、体检中心提供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并赚取费用……”这是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办理的一起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案件。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案的查办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发挥了直接作用。
“以往开展违规经商办企业专项整治,我们往往依靠个人自查自纠、纪委明察暗访等传统手段,工作效率低,发现问题难。清廉济源数字监督平台上线后,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改变。”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借助信息化平台,纪检监察干部通过比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市场主体信息、市场主体股东信息,快速锁定了636条疑似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线索,最终依规依纪对相关公职人员进行了处理处分,并成功追缴涉案财物250余万元。
这是济源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的具体场景。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监督治理效能,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借助清廉济源数字监督平台,通过构建监督模型、运行大数据比对碰撞,形成了一条主动发现行权异常问题、监督推动治理的全新渠道。
遇事找数据、办案靠数据,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将大数据作为监督执纪办案的新引擎,注重加强信息查询、分析、研判,运用大数据技术迅速有效突破案件。“一方面,我们通过建立监督模型和比对分析规则,重点发现不符合条件人员领取民生资金、公职人员涉嫌酒驾醉驾、私车公养、违规领取失业保险等问题线索;另一方面,我们将大数据应用于乡村振兴领域、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等专项整治工作中,通过多维度的关联、碰撞、分析,高效发现异常问题,为案件查办提供数字支撑。”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数据监督模型的搭建应用,不仅能提升信息收集效率、案件查办质效,也能增强日常监督的全面性、有效性。借助清廉济源数字监督平台,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创新建立清廉村居、清廉政务、清廉生态三个子平台,既横向覆盖全区16个镇(街道)、555个村居(社区),又纵向贯通相关行业领域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还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建成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系统,实现政治生态线上线下双研判、政治画像可视可用两精准,为建设清廉济源赋能增效。
“信息化、数智化是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之要、当务之急。”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运用清廉济源数字监督平台具备的数据预警、分析比对等功能,让大数据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交互、紧密融合,切实提升日常监督精准度,不断增强执纪办案高效化。(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