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清廉鹤壁建设,市纪委监委、市妇联在全市开展了“我的家规家训”“我的家风故事”征集活动,充分展示党员干部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的精神面貌,用忠诚、廉洁、担当、奉献的良好家风,涵养清朗的党风政风社风,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培育清廉家风,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筑牢家庭防线。现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我的家风故事之我们仨
“不合格”的他
我从小对父亲的印象就是少言寡语、不怒自威。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常年工作在外,可每次回到家,看到做错事的我总会严厉批评,特别是有时候还会被母亲送到他的单位,我总觉得苦不堪言。还依稀记得每次父亲晚上出任务,母亲总会把家里的灯留下一盏,等着不知几点才能归来的父亲。
那时候,家是永远有人为你留下的一盏灯。
“不听话”的她
母亲工作也很忙,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于是,姥姥家变成我的归宿,每天吃完饭后给母亲送饭,她都不按时吃,姥姥也经常在我耳边唠叨她不听话。
“该你休假了,你怎么又替别人上班,你都没怎么陪过孩子,你能听一次话不能。”姥姥有一次很严厉地“质问”母亲。
“同事都有事,能帮一把是一把。”母亲却如是说。
那时候,家是一句句唠叨。
“沉默”的我们
有一天,我发现父亲把烟戒了,我问他为什么戒烟,他说不想抽了,没有过多解释,就这样结束了二十多年的烟龄。
有一天,母亲退休了,依然四处奔波,楼长成了她的新身份,奔走于调解邻里矛盾,帮人牵线说媒之类的琐碎小事。我问她为什么不休息休息,她说喜欢充实,停下脚步的日子适应不了。
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学着做饭了,我问他为什么开始做饭,他说母亲做的不好吃。
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开始学做衣服,我问她为什么做衣服,她说外面的衣服质量不好。
这些荒唐的答案,我并不去求证真伪,也许,他们是真的慢慢变老了,只有珍惜当下的时间才能在患得患失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有一次,父亲得了白内障,不让母亲告诉在外工作的我,母亲“出卖”了他,我们三个去眼科医院看病,我每天给他滴眼药水,我的动作有点笨拙,父亲的身体也有点僵直。
有一次,母亲得了眩晕症住院,不让父亲告诉在外工作的我,父亲“出卖”了她,我赶回家看望生病的她,买了她爱吃的糕点,她却偷偷给我装了回去,让我带回去给小孩吃。
互不打扰的沉默成了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我们心有灵犀的默契。他们的身影不再伟岸,变得佝偻羸弱,我甚至惊讶地发现,我竟比他们高出那么多。
那时候,家是一次次的身教,一次次行动的力量。
“离别”的我们
2021年,我考到外地工作,临行前一晚,父亲给我做了一顿饭,母亲给了我一件织好的毛衣。
母亲告诉我,父亲戒烟,是为了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没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我们所缺乏的是改变自己的勇气。
父亲告诉我,母亲去帮助别人,是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要与人为善、温暖纯良。
父亲对我说,今天是他最开心的一天,叮嘱我努力工作、严格自律,不要给家里丢脸;母亲告诉我,今天也是她最开心的一天,叮嘱我照顾好自己,不要让父母牵挂。沉默的我们,这一刻,在离别面前,变得不再沉默。
那时候,家是对未来的点滴希冀,也是走南闯北的十足底气。
我成为了他们
到新的岗位上,我像父亲一样严格自律,像母亲一样真诚助人,努力工作的同时,也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2022年1月,我的家乡爆发疫情,已经退居二线的父亲再次冲锋到一线,负责隔离人员的护送;本可以在家休整的母亲,也背着我们,偷偷报名当了志愿者;而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参加疫情防控。三个人,三个战场,我们从沉默到牵挂,再到并肩奋战,这一刻,我成为了他们。
父母是平凡的,他们没有告诉我时间的奥秘,却带我领略了山川湖海、日升月落;他们没有告诉我光荣与梦想,却教会我面对挫折与坎坷。人生如旅途,我们仨携手同行,长路漫漫,行则将至。(浚县纪委监委 索文龙)
上传:李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