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在乡村振兴一线用担当书写忠诚

发布日期:2023-06-22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真是多亏了耿书记帮忙四处联系收割机,争分夺秒夜间抢收,不然这一年我们都白干了……”

群众口中的耿书记是鹤壁市山城区纪检监察干部耿旭,去年1月,面对组织的需要,耿旭主动请缨,到石林镇东寺望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5月下旬,河南省遭遇严重的“烂场雨”,东寺望台500亩麦田的抢收工作迫在眉睫。

“耿书记,咱们村里唯一的收割机链条断了,一时半会儿还修不好。”村支书胡五平急切地说道。

“联系不到收割机,天气预报还有大雨,不能看着麦子烂在地里呀。”村民张德海为此十分担心。东寺望台村地块小,有的收割机不愿意来,村民都担心麦子不好收。

“收麦这个事儿不能拖,咱村的收割机不能用了就去借,这样吧,咱几个兵分几路上路去找收割机。”耿旭毫不迟疑地说道。

耿旭和村干部跑到淇县、淇滨区找到4台收割机,人停车不停、昼夜抢收成,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连夜奋战,500亩麦田最终颗粒归仓,东寺望台村成了石林镇全镇最早收完小麦的村。

“耿书记很敬业,特别是这次麦收找收割机让我很感动。他几天几夜吃不好睡不好,白天开车去找,晚上打电话协调,直到全村的麦子全收完,他才睡了一个安稳觉。”村支部委员胡东生说。

提起耿旭,村民对他的印象就是黝黑的皮肤,花白的头发,发黄的短袖,沾满泥土的鞋子,驻村一年多来,耿旭很少回家。500多个日日夜夜,从田间到农户的路上,到处都有耿旭奔波的身影,他也从当初刚入村时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门外汉”,成了各种乡村振兴政策脱口而出的“问不倒”、各种资料烂熟于心的“活电脑”。

面对东寺望台村内道路坑洼不平、雨水污水横流、村内厕所蚊蝇满天等现状,耿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改变村容村貌,他多方争取、主动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筹措资金,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整修村内道路500米,加固路基400米,划交通线约5000米,改建村内排水设施2400多米,粉刷墙体3.8万平方米,新建一座水冲式卫生间。

现在,东寺望台村村内道路通畅、基础设施完备,道路旁花簇锦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的蝶变让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耿旭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群众稳定就业,耿旭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到村里举办技能学习班,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提升就业技能,及时帮助解决困难户在就业、社保、医疗救助等方面的难题,实现了学技增收。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只要组织有需要,就必须毫不犹豫站出来!组织相信我,群众需要我,一定要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对得起群众的期盼,尽心尽力把工作干好。”耿旭坚定地说道。(赵丽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