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纪检监察室,根据受处理处分人员回访工作安排,请你部门按照台账分工对受处理处分人员进行回访。”10月22日,淇县纪委监委审理室下发25份“回访通知书”,将县纪委监委开展的常态化回访教育向纵深推进。
“‘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部分受处理处分人员就像疾病初愈,虽然被党组织及时动手术医治拯救,其大病症状消失,但可能心结未愈,意志消沉……”县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郭军提到开展常态化回访教育初衷时这样说。
处分不是目的,挽救才是根本。县纪委监委始终把“愈后防复”作为做实做深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回访教育。坚持“谁查办谁回访”的原则,按照年度回访工作台账,结合每一名受处理处分人员违纪类型、性格特点、个人履历等,量身定制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案,同时,了解掌握受处理处分人对组织处理处分的认识态度、工作中的现实表现等情况,对其“把准脉”“解心结”“鼓干劲”,因人施策疏导激发,让“病愈后”的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
“刚受到处分时,我就觉得自己是个‘破罐子’,想要‘一摔了之’,是组织的开导让我重新树立了信心,一定重整旗鼓再出发,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日前,县某基层派出所负责人李某某再次接受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回访时表态。
2020年5月,李某某因在工作中疏于案件查处等原因,被县纪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受处分后一度意志消沉,县纪委的适时回访教育,使李某某深受触动,认真反思错误、主动调整心态,以自己的案例告诫全所干警要秉公执法、规范执法,如今,他以新的业绩重新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在“愈后防复”良方治愈下,像李某某这样的良性转变只是诸多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的一个缩影,2020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对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开展回访教育110余人次。
此外,县纪委监委根据回访结果建立“回访档案”,及时向受处理处分人所在部门单位党组织反馈,作为其今后考核奖惩、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实现救治一个、影响一片的回访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