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振兴重点村的党员干部,你们承担的建设项目多、管理‘三资’体量大,要始终严守纪律规矩……”11月10日,淇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到灵山街道赵庄村开展监督检查,该室主任靳大鹏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廉洁提醒。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和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提级监督试点,为“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的一个场景。
为促进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地生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5月,该县纪委监委把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监督纳入过渡期专项监督,同时,根据各村(社区)集体“三资”规模和债权债务规模等情况,在全县选取灵山街道赵庄村、庙口镇土门村、黄洞乡温洞村等9个重点村(社区)作为试点,启动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工作。
为保证提级监督扎实有效开展,该县纪委监委制定《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的实施方案》,细化监督检查任务分工,明确了“规范权力运行、加强‘三资’管理、执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两委’干部廉洁履职”等4项重点监督内容和日常监督提级、专项监督提级、线索处置提级等3项监督方式,清单化管理“小微权力”。采取“纪检监察工作区+街镇纪(工)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协作联动模式,成立5个提级监督工作组,并会同组织、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围绕村级财务收支、集体债权债务、集体土地、集体企业和资产资源的承包、经营和租赁,以及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等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着力破解乡镇纪检监察力量不足、力度不够和村(社区)“熟人社会”等监督难题,进一步缩短“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距离,打通基层末端监督“最后一公里”。
“我们不定期到村(社区)去,采取列席会议、查阅资料、走访入户、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方式开展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靳大鹏说。
“提级+大数据”是该县纪委监委开展提级监督的重要抓手。借助小微权力监管平台,充分运用数据比对等手段,精准发现存在的各类问题线索,提高监督效率。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为群众现场解答政策30余次,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开展谈话提醒17人次,督促解决问题6个,提出整改建议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