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鹤壁”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三等奖《清廉家风传后辈》

发布日期:2023-10-16    来源:鹤壁市纪委监委   

开栏语:

“清廉鹤壁”征文大赛由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举办,围绕清廉鹤壁建设主题,以散文、诗歌、小说等题材,讲述鹤壁廉洁故事,传递反腐正能量。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经过三轮专家评委评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2名。

为用好大赛成果,传播优秀廉洁文化,让清风廉韵传向千家万户,大力弘扬崇廉拒腐社会新风尚,现将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清廉家风传后辈

戴路路

 

“鹤栖西山壁,淇水绕一城。”这就是我的家乡——鹤壁。在这里,祖辈的繁衍传承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丰富着家族的底蕴。我出生于一个拥有二百多人口的大家族,在家族里,我得到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就是清廉家风。

艰苦年代的奠基

我的爷爷是二矿的一名工程师,他一个人在煤矿上班,要供养一大家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是很难的事情。当时煤矿上有关系的人都会托关系倒煤出来卖,最差也要凭借煤矿工人的身份弄些煤出来,供家里使用。但是爷爷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他甚至不许家里人到矿上去找他。爷爷说:“咱们不能这么做,自家日子过得穷,国家也不富裕啊,怎么能占国家的便宜?”小时候奶奶每每说到这里都会再加上一句:“你爷爷啊,就是个犟种!”为此,为了补贴家用,爷爷一个高中毕业的“文化人”,用他那双拿笔杆、画图纸的手,握起了铁锹、镐头,在工作歇班的时候申请下井加班挖煤。这在其他同事们看来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但爷爷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这样吃的才踏实,这样赚来的钱花着才硬气!”奶奶说到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其实关于爷爷的故事,都是小时候坐在奶奶脚边的小板凳上听来的,彼时我的爷爷因为积劳成疾早已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去世很多年了。我对爷爷的记忆全部来自奶奶的讲述以及家里正堂里灰白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现在想来,这就是我心中关于清廉的最初萌芽,来自祖辈平凡却光荣的事迹,在我心中埋下了清廉的种子。

流金岁月的传承

清廉家风在我的父辈身上发扬光大,更是对我们后辈产生了深刻影响。我的大伯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在那个严格实施计划生育的年代,他在乡镇主管计划生育工作,面对别人送礼、开后门这样的行为,大伯从来都是敬而远之。当三爷爷家堂叔找到大伯想要走关系开一张准生证时,大伯坚定地拒绝了,为此三爷爷家的五个堂叔伯很多年都不和大伯家说话,家族里很多人也都说大伯不近人情,当了“官”了,看不上自家的穷亲戚。面对这样的压力,大伯也从未动摇,不仅如此,大伯还带头主动响应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家是少数民族,按照当时的政策,是可以领一张二胎准生证的,但大伯在有了堂姐一个孩子后,毅然放弃了这样的机会。正是这样严于律己、慎独慎微的作风,让三爷爷家的几个堂叔伯渐渐放下了对大伯的不满。

大伯常说:“清廉一词看着简单,说出来容易,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气,只有真的勇士才能做到。”小时候大伯常问我们想不想做个勇士,我们总是大声喊着“想!”一声声响亮的回答,彰显了我们家族传承清廉家风的决心。

复兴时代的继承

好家风三代传。祖辈父辈们的言传身教是最珍贵的精神粮食,滋养我们长大,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上学后,在课堂上,我对清廉二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每当读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仅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我的心潮总是澎湃不已,这于我而言不仅仅是印刷在课本上的一段文字,更是传承在我血脉中的家族家风。每每朗诵这段文字时,我都觉得我不是一个人,是站在我背后的祖辈、父辈,是我们祖孙三代人在诵读。

清廉二字是我得到最好的财富,它是镌刻在家乡老房子门楣上的朵朵青莲花,更是镌刻在我骨血里的家风。我将身负这无上宝贵财富,将清廉家风发扬光大。

当大家切实做到“清廉”时,将会成为内心强大的勇士。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须点亮盏盏清廉明灯,集聚英勇之气绘就繁华盛世。



上传|杜晓婧

打印

版权所有:中共鹤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鹤壁市监察委员会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09010477号豫公安备案号:41061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