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情怀丨我们仨

发布日期:2022-11-10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我从小对父亲的印象就是少言寡语、不怒自威。他常年工作在外,我还依稀记得每次父亲晚上出任务,母亲总会把家里的灯留下一盏,等着不知几点才能归来的父亲。那时候,家是永远有人为你留下的一盏灯。

母亲工作很忙,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于是,姥姥家变成我的归宿,每天给母亲送饭,她都不按时吃,姥姥也经常在我耳边唠叨她不听话。那时候,家是一句句唠叨。

有一次,父亲得了白内障,不让母亲告诉在外工作的我,母亲“出卖”了他,我们三个去眼科医院看病,我每天给他滴眼药水,我的动作有点笨拙,父亲的身体也有点僵直。有一次,母亲得了眩晕症住院,不让父亲告诉我,父亲“出卖”了她,我赶回家看望生病的她,买了她爱吃的糕点,她却给我装了回去,让我带给小孩吃。互不打扰的沉默成了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我们心有灵犀的默契。他们的身影不再伟岸,变得佝偻羸弱,我甚至惊讶地发现,我竟比他们高出那么多。

那时候,家是一次次的身教,一次次行动的力量。

有一天,我发现父亲把烟戒了,我问他为什么戒烟,他没有过多解释。有一天,母亲退休了,依然四处奔波,楼长成了她的新身份,我问她为什么不休息,她说喜欢充实。这些答案,我并不去求证真伪,也许,他们是真的慢慢变老了,只有珍惜当下的时间才能在患得患失中感受到价值。

2021年,我考到外地工作,临行前一晚,母亲告诉我,父亲戒烟,是为了告诉我,没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我们所缺乏的是改变自己的勇气。父亲告诉我,母亲去帮助别人,是想告诉我,要与人为善、温暖纯良。

父亲对我说,今天是他最开心的一天,叮嘱我努力工作、严格自律,不要给家里丢脸;母亲告诉我,今天也是她最开心的一天,叮嘱我照顾好自己,不要让父母牵挂。沉默的我们,这一刻,在离别面前,变得不再沉默。那时候,家是对未来的点滴希冀,也是走南闯北的十足底气。

今年1月份,我的家乡暴发疫情,已经退居二线的父亲再次冲到一线,负责隔离人员的护送;母亲也背着我们,偷偷报名当了志愿者;而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三个人,三个战场,我们从沉默到牵挂,再到并肩奋战,这一刻,我成了他们。

父母是平凡的,他们没有告诉我时间的奥秘,却带我领略了山川湖海、日升月落;他们没有告诉我光荣与梦想,却教会我如何面对挫折与坎坷。人生如旅途,我们仨携手同行,长路漫漫,行则将至。(索文龙)


上传:刘阳

打印

版权所有:中共鹤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鹤壁市监察委员会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09010477号豫公安备案号:41061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