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问廉|一颗子弹明纪律 ——关于刘邓大军从严治军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1-07-14    来源:河南党刊   

鹤壁市的石林村是个美丽乡村,村里有著名的“石林军事会议”旧址,是河南省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在物品陈览室里,有一颗锈迹斑斑的子弹,却演绎着一段经典的传奇……

1947年3月底,刘邓大军接到中央军委命令,率晋冀鲁豫野战部队在鹤壁北部的鹤壁集、鹿楼、石林一带休整待命,准备挺进大别山。

一天中午,三连的石连长带着战士小刘和小王,奉命来到位于马庄村的军需站,正在领取军需物资。“啪——”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刺耳的枪声。

石连长一愣,紧张地问:“什么情况?哪里打枪?”

小王说:“不知道,莫非有敌情?咱们快出去看看把!”三人随即提枪跑出去。

一些村民也闻声而来。大家看到河对面的树林边,一个人肩上背着枪,手里拎着一只鸟,正得意洋洋走过来。

小刘端着枪,高声问道:“站住!你什么人?刚才为什么打枪?”

“这不是武工队的岳队长吗?”一个村民认出了他。

岳队长笑呵呵地说:“是我。刚才我看到一只老鹰叼着一只鸡雏,落在柳树上了,我一枪就把它打下来了。一枪二鸟,怎么样,我的枪法不错吧?”

石连长怒问:“亏你还是武工队长,你不知道没有命令不准开枪吗?”

岳队长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呀?不就是开了一枪,费了一颗子弹吗?”

石连长气愤地说:“你私自开枪,违反纪律,还不认错,跟我去见首长!”

石连长他们带着岳队长,来到石林法隆寺的指挥部,刘伯承司令员正在看挂在墙上的作战地图,邓小平政委坐在凳子上看电报。

石连长站到门口:“报告!”

刘司令员:“进来!”

岳队长也被小刘和小王推进屋里,刘司令员并没有回头,仍在看地图,只是问道:“什么情况?”

石连长说:“他乱开枪打鸟,还不承认错误!”

刘司令员转过身看了看岳队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干事?”

岳队长两脚一并,抬手敬礼:“报告首长,我叫岳秋生,是区武工队的队长!”

刘司令员扶了扶眼镜,问:“你们武工队有多少人枪,有什么困难吗?”

岳队长回答:“我们有80多人,除了枪少点,没有什么困难!”

“子弹有没有困难?”

“眼下不困难,上个月武工队在铁路东端掉了一个伪乡公所,缴获了一些子弹。”

“子弹能不能自给?”

“缺的时候上级会补发一部分。”

刘司令员摇了摇头:“上级哪有那么多子弹给你们补发呀,那都是兄弟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的子弹,再根据情况相互调剂。目前,咱们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军火工厂,子弹来源主要来自前方战斗的缴获,可以说每一颗子弹都是战士用生命换来的。”

刘司令员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你可不要小看一颗子弹的作用哦。一颗子弹缴获过一挺机枪;一颗子弹处决过一个铁杆汉奸,一颗子弹解放过一个镇。每一颗子弹都很重要,都很金贵,我们打一次冲锋,多少战士的枪膛里如果再多一颗子弹,他们就不会倒下去······”

岳队长低下了头:“首长,我错了,我不该浪费子弹。”

“你的错不只是浪费了一颗子弹,而是你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邓小平政委敲了敲桌子,站起来严肃地说:“我们现在的处境还很危险,周边的土匪和敌人还很猖獗。你随意的一枪,就会给乡亲们带来恐慌,就会给我们的部队带来危险。你身为武工队长,难道不知道纪律的重要性吗?一个纪律涣散的人能带出一支勇敢的队伍吗?一支纪律涣散的队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吗?”

岳队长满脸羞红,惭愧地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屋里一片寂静。

后来,刘邓大军南下之后,在石林和汤阴的周边,出现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屡立奇功的武工队,而老百姓的饭桌上,也有了“一颗子弹”的传奇故事。(鹤壁市纪委监委)

上传:李思齐

打印

版权所有:中共鹤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鹤壁市监察委员会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09010477号豫公安备案号:41061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