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曹老师,周末有时间吗?教师节就要到了,想找您说说话、谈谈心。”“好的,好的,随时欢迎你过来。”每年教师节前后,拜访曹德新老师是我一直坚持做的事。
曹德新是我高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现在已经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但我更喜欢称他为老师。说是师生,倒不如说我们是忘年之交,他不仅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还是我人生前行路上的一个标杆,他不逢迎、不谄媚的做事原则时时教育我戒骄戒躁,坚守做人底线。
一番寒暄之后,曹老师微笑着邀我坐下。环视四周,屋内除了书架上满是墨香的书籍字画,再无其他。抬眼望去,他的白发又增添了许多,原本高大的身躯已不再挺拔,越发显得瘦削弯曲,即将退居二线的他仍然乐此不疲地坚守在教育前沿,两袖清风、笔耕不辍,想到此,禁不住一阵心疼,眼中也变得模糊起来。
“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黑板上,曹老师的粉笔字刚劲有力,一如他耿直的性格,都说字如其人,不无道理。他讲课时最精彩感人,每当讲到孟子、司马迁、鲁迅、闻一多、江姐等爱国人物典故时,动情处总是声音哽咽,满脸通红,眼中闪着泪光,只有心中有大爱、有民族气节的人方能如此吧。
“听说你刚去了县纪委工作?”曹老师的问话把我的思绪瞬间拉回了现实,“哦,是的,老师……”他突然间的问话,竟让我不知说何是好。
“原单位工作好几年了为什么还要换新的单位?有没有想过如何才能把新的工作做好?”一连串猝不及防的发问,让我更加手足无措起来,来时的那份所谓优越感顿时荡然无存了。
“老师,我……”
“我是校长,是为全体师生服务的。你是党员干部,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咱们都是一名勤务员,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人民当官老爷。自从组织上任命我当校长之后,我就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廉洁奉公,不能以权谋私,无论谁来找我走后门、托关系,一律谢绝。说实话,这些年我也得罪了不少人,许多还是县里、局里的领导,但我不后悔,人活着总得有做事原则和做人底线吧。看着学校发展一天天壮大起来,我真的很欣慰,自己付出再多也值了。”
曹老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我慢慢清醒了许多。回想在县纪委监委工作的这三个多月时间,曾为完成了一件小事而沾沾自喜,也曾为领导的一句夸赞而飘飘然,却逐渐淡忘了最初的理想抱负,忽略了同事们的无私帮助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正,更没有真正潜下心来去学习钻研。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曹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向您一样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永远心存敬畏,明辨是非,努力成为您的骄傲和自豪。”我动情地说道。
告别时,他拿起桌上的一幅字,“知道你要来,我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教师的这句话‘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写好了送给你,希望你能结合自己工作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内化于行,干净做人,秉公办事,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初心。”
看着眼前这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我明白了曹老师的良苦用心,它虽内容简短却包含了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我用力地点点头,郑重地接过了它,带着老师的祝福和期望坚定地出发了。(通许县纪委监委 于兆喜)
责任编辑 葛颂